第93章 叶言的失误,学九章 太不实际,弄新教材才对!(2/2)
这考他妈就是不合理,老朱、胡惟庸你们在这里难为百官呢?
“咦?你意思是说我们官员学习九章意义不大?不对,你是指九章内容过于深奥,其实是在赞同王彦那小儿的谏言同时,还指出此次策考百官的算术题内容不合理?”
“正是!”郝建说话,那也就是叶言用分身讲话,说话也带着一股情绪,“你说陛下他是要考全了前六卷的《九章》策题,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四卷是为开方,五卷是为代数,六卷是为用算术之法实际运用,这是考呢,还是在看百官是不是懂九章啊?”
他的发现就是如此,胡惟庸出的题简直不动脑,全九章前六卷内容都考,考特么的是开方、代数和方程,这对这群当官的来说多难啊,合着不是考他们会不会算术,考的是懂不懂九章啊?
糊涂啊!
胡惟庸他完全为了完成老朱的任务,做得太绝了!
他科举乡试要做的算术题也只是考前三卷的乘除法和田亩问题,你朱元璋麾下的胡惟庸是直接就考六卷全部内容?
开方、代数都能提高户部官员算术能力不假,但是不是太复杂了?
这数学可只有会不会一说,这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太难为人了。
“开方?代数?”蓝玉听的都头大,他是根本听不懂,“我算明白了,郝建你是真懂《九章》内的学问啊……但我就是觉得,老子打仗,那便知道有多少人,有多少粮,能吃几天,怎么分派就够了!谁管他三三数剩几?你说的什么开方,这玩意学会了也纯粹吃饱了撑的!郝建,你小子是真正的明白人!”
郝建也点点头,干脆趁热打铁。
“所以啊,将军。下官觉得,陛下这次考校算学,本意是好的,是要让官员们懂实务,别当糊涂官。可这《九章》……太深了!它就像是给那些专门研究算学的大儒看的,不是给咱们这些当官办事的人用的。想让大家伙儿都学会,都弄懂,太难了!得……得弄点更简单、更实用的东西才行。”
“更简单实用的东西?”蓝玉初听还不停点头,但马上疑惑地看着他,“你要干什么?”
“我啊……”郝建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也是叶言的本意流露,“比如说啊,将军,你说我就教大家伙儿怎么算田亩收成,怎么算赋税该交多少,怎么算仓库存粮够不够,怎么算军饷发放……就用将军您刚才说的那种法子,掰手指头能算明白的,或者用算盘拨拉几下就能清楚的知识!”
他好像很激动,也符合郝建那种糊涂官的人设,张开双臂就仿佛拥抱世界。
“你说下官要是有机会去出这种知识的册子,就把这些最常用、最紧要的东西,写得明明白白出来,让当官的、当吏的,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这样,陛下想要大家懂实务、明钱粮的目的不就达到了吗?何必非要人人都去啃那本天书一样的《九章》?”
蓝玉听得眼睛一亮,猛地一拍郝建的肩膀,郝建又是一趔趄。
“好主意啊!郝建,你小子脑袋瓜子真灵光!这主意好!就该这么办!弄本实用的册子,教大家伙儿算明白该算的账就行!省得天天折腾这些没用的!”
两个人想的很好,叶言也决心要去做,这是他突然明白推行算术的症结所在!
尼玛,他此前谏言给老朱的话就没说清楚啊!
当时朱元璋推测策考百官《九章》前六卷之事,他也没多想,现在通过这分身郝建和蓝玉的交谈,他是真发现问题了。
这《九章算术》固然是华夏之瑰宝,但其内容过于精深庞杂,包含了大量非日常政务所需的、近乎纯数学理论的难题。
秦朝时期的百家争鸣真不是吹的,那著作此书的人,简直就是算学的鼎梁者,这位先贤要是活到现代,他可能比爱因斯坦还更厉害呢。
而且关键的是九章它其实更像是一本数学专著,而非面向广大基层官吏的实用工具书。
朱元璋要求所有官员都精通此书的前六卷,就已经无异于要求所有士兵都成为兵法大家,既不现实,也无必要。
而叶言本心想推崇数学,也只是想让所有古代官员别像那周禄一样糊涂,要真的去懂基础算学知识就好。
可现在这样的话,胡惟庸考的玩意,王彦分身没阻止的东西……那九章前六卷涉及开方、代数,乃至于方程的题考百官实在是不合理了!
不过也幸好,科举那会的叶言还没犯浑,比如刻意把算学题目难度提高……
嗯,总之如此情况下,让百官学什么九章前六卷,这就如同用屠龙刀去杀鸡呀。
威力巨大,却笨重难用,且严重偏离了实际需求。
它吓退了蓝玉这样的武将,也难倒了那些只会死读经书的文官,更让算术推广变得事倍功半。
试想,等老朱死了的那一天,那官员不更不愿意学算术,数学那玩意难的能让人厌学啊。
因此关键就在于,实际要考的东西,是需要一本‘接地气’的教材来铺垫,来让百官学习、作答!
这才能让百官在未来彻底会了数学,会了基础的数学,而不是看着九章的卷目就头大眼花,学那些在现在这个时代意义完全不大的繁杂数学知识。
而这本教材,书本语言必须要力求通俗易懂,避免引经据典,要多用实例说明。
甚至可以配图,比如画个粮仓标注长宽高,画块田地标注尺寸,也更加便于理解。
好!
就这么干!
叶言接下来的目标只有一个——
让一个识字、会打算盘的人,通过这本册子,就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处理日常钱粮、田亩、赋税等事务所需的算术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