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让童子军打仗的军勾令?大明快亡了吧!(1/2)
此刻陈启年如此行为,说实话让大臣们都惊愕的难以形容内心的情绪。
例如太子朱标,他此刻都难以置信的盯着这个分身,他把自己自比魏征,他就为了说清楚军勾令的问题?
但是,陈启年你知道不知道,大家其实也都不敢把军户的惨状拿到面上说,他们虽在喷你但也等于是在保护你,你却舌战群臣?
你当真是不顾生死,不顾大家同僚的脸面啊!
其实军勾令的问题,那不就是类似通货膨胀那种,只有少部分人能想到,这东西能推行到这个地步,完全是朱元璋强行推崇导致的。
而过去的李善长拦不住老朱,现在的胡惟庸、刘伯温也拦不住,哪怕是朱标也绝不行,军勾令是保证大明军事力量的大政!
朱元璋就不可能有哪怕一丁点的让步,他……其实并不建议仅仅军户子弟吃点苦,再说这也仅仅是补充军人的策略。
叶言此刻确实一脸冷笑,他若知晓朱标想法,他也只会嗤之以鼻。
你朱标仅仅就是太子,你看东西还是太表面了。
对,这确实就是一个普普通通补充大明朝军人数量的政策……
但这其中的不合理,简直都不用多说,若一人战死,你大明便要抓他家人充军,抓他同宗,甚至抓他无辜的乡亲父老?
这不就是绝户之策?
哼!
叶言此刻也清楚他的谏言实际上屁用没有,朱元璋他绝不会让步。
但若能用这一个分身的命,若就能撼动这酷政,救下万千军户的命,他叶言就必须这样做!
奉天殿。
此刻一众百官不敢言语,听着陈启年这种突然给皇帝戴上唐太宗的帽子,用这魏征自比,也要逼着皇帝听完他的话。
其实人心都是肉长的,但大明缺少人才,甚至缺少军人的问题,那是摆在明面上的。
北伐打的程度,远比史书记载的要场面大的多,那一次战争会死多少军人?
这些缺少的军人位置,若不用军户制,若不强迫用军勾令制填充,天下几人会让自己的孩子上战场送死?
大家都知道这一点,可此刻却没人敢明说。
同时,整个朝廷在叶言用帽子法企图继续说下去的这一刻,其实还是有人在出列讲话的。
而这些人,都是他兵部尚书世家宝派系的官员,就算皇帝说分身能说下去,但他们必须出来打击这个分身的嚣张样子。
而这也是朱元璋乐得看到的,他被‘圣明’这顶帽子压的不能多说,但手下的人那可就必须说了。
比如……
“陈给事!你慎言!军国大事岂容你妄议!”
“对!陈给事你说的我等皆知,军户之苦何其难也,然北伐在即……”
“就是狂悖!陛下圣心独断,岂容你置喙!”
这些还根据分身的谏言而出列反驳,但也有人,例如世家宝的绝对亲信,那说话就完全充满了恶意。
“哼!荒唐!一介给事中只是论国家大事时谏以明言之责,却敢自认唐代魏征?更将陛下比作唐太宗,是言冒死直言陛下成就‘远超唐太宗的万世圣名’……呵呵,陈给事,你此言大谬啊!”
这人历史上名不经传,但能跟着兵部尚书混,那就不是一个简单人物。
他不待叶言反驳,直接转身拱手说完了他的所有看法。
“魏征之直谏,乃唐太宗特许之恩遇,是君臣相得之佳话。然君是君,臣是臣,这君臣之分,乃天地纲常!而且,陛下岂是比拟前朝帝王而谈?你这般攀扯陛下与太宗,置陛下于何地?这是谓不敬!”
他顿了顿,还是不给叶言分身反驳的机会,但叶言也是给他机会,我倒要看看你究竟能吐出什么屁。
然后——
“你之不敬不谈,你身负谏言论事之责,给事中之关键在于‘遇不法、不公、不仁之事,则不顾自身,上禀于君’然你今日在做什么?《严勾军户令》乃陛下钦定之国策,你难道是指斥国策为不法、不公、不仁吗?你是在指斥陛下吗?!此乃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是真正的失职!”
周明义的声音是越说越大,仿佛充满了正义感。
“不敬、失职先不谈,你更大的问题就是你此番作为,是想冒死直言?是想死谏逼宫不成?还是说,你摆出一副忠肝义胆为的模样……”
他突然几步走到分身面前,指着分身的脸大声质问!
“陈启年!你扪心自问,你今日在这金殿之上咆哮公堂,不敬、不责,你更是完全否认陛下之大策,你现在还在逼问君父,甚至口出‘好个屁’这等市井秽言!”
“你这般作态,当真是为了社稷黎民?还是为了成就你那犯言直谏,想比肩魏征的……虚名?!”
嚯!
这家伙逻辑清晰,反驳的地方虽然不在军勾令上了,但说的反倒是有层次感,而且也说的没问题。
一般的大臣恐怕被这么一说,吓得都得磕头请罪了,这三点罪名要是落实,谏言不一定能谏出来,但皇帝随时都可以拿下谏言的臣子了。
但叶言都用分身了,他怕个什么啊!
老朱这时候还听的一脸笑意,他倒是忍不住扮出贤明,忍不住还装出为叶言分身讲话的姿态。
“唉!这位周卿……陈启年,他也紧紧……”
叶言根本没兴趣看这种君臣表演,他内心中就一句话。
‘我都决心分身死谏了,我都不要命了,我惯着你们?反正这条命就是用来砸这《严勾令》的!’
所以!
突然间!
“哈哈哈哈哈——!!!”
分身突然的大笑吓了朱元璋一跳,这小子疯了不成?
但是!
“好你个周官,你竟然说我是为了虚名?我都不怕死了,我今日非要和你掰扯掰扯!”
陈启年这分身就在周明义前方,此刻是突然一把扯住他的衣领,吓得这老家伙浑身颤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