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205章 正式针对文书造假风气!还有人要奏,要反对不成!?

第205章 正式针对文书造假风气!还有人要奏,要反对不成!?(2/2)

目录

于正最后转向朱元璋,掷地有声:“陛下!形式主义之害,绝非臣在危言耸听!它是使实干之臣寒心,使投机之辈得势,使朝廷政令沦为虚文,使陛下眼前只剩一片精心编织的虚假繁荣!”

“这长此以往,法纪将荡然,人心将离散,国将不国!此非动摇国本,何为动摇国本乎?”

寂静!

依旧是死一般的寂静!

分身这番话,不仅定义了形式主义,更将其危害提升到亡国的高度,并且巧妙地用杨贤案作比,直接就将批判的矛头引向了胡惟庸和他所倡导的严苛规制改革方案。

虽句句没提胡惟庸的名字,但句句都砸在了胡惟庸的脸上!

老胡在表情色变后,反而几秒内就突然冷静了下来。

他死不了,他也不惧怕这种对比的指控。

而朱元璋在那一刻,要的就是分身的这些话,当场猛拍御案的借机发挥!

“说得好!说得透啊!于正,你所讲之形式主义四字,算是把咱心里头那点一直说不清、道不明的别扭和怒火,给彻底点炸了!”

他迅速起身,干脆一步步走下丹墀,走到御阶边缘,俯视着鸦雀无声的百官,尤其看向胡惟庸。

“你们都听明白了?形式主义,就是蒙蔽朕双眼的迷雾!是蛀空朕江山的白蚁!是比贪墨更隐蔽,比庸碌更误国的东西!”

他猛地伸手指着那堆奏疏:“这些东西,就是形式主义结出的毒果!朕差点就在这片歌功颂德的迷魂汤里醉了,差点忘了朕是谁了!”

“那朕今天就把话放在这里!”

“从今往后,在大明,谁再敢搞形式主义,谁再敢用这种花团锦簇的文书来糊弄朕,把朕当傻子耍……”

他顿了顿,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彻底带上了血腥味:

“朕就让他知道,什么叫洪武年间的规矩!什么叫欺君之罪的下场!”

“空印案杀的人头,看来还是不够多!不够狠!还没让某些人长足记性!”

他猛地转身,看向于正:“于正!”

“臣在!”

“你给朕拟的四不两直章程,很好!此前也用了,朕现在就更要用!还要大用特用!”

朱元璋的声音斩钉截铁,并且玩味的突然告知所有官吏一个震惊的消息。

“朕没有告诉你们……哼,咱已派出八路人马,分赴各省,已经给朕用这法子去核验了,去对质了!咱就要看看这些漂亮的数字底下,到底是真金白银,还是烂泥稻草!”

“陛下圣明!”

于正立刻躬身....叶言也知道,这刀子一递上去,老朱肯定就会借势彻底发动自己的想法。

嗯,这朱元璋的行动能力,还真是没得喷。

然后……

“胡惟庸!”

“臣……臣在!”

胡惟庸立刻出列,他啊,知道这股火烧是太突然,但明显是直冲他而来。

“你总揽中书,审议四方奏报。”朱元璋的语气听不出喜怒,却更令人恐惧,“这类浮夸奏疏,过往想必也没少过你的眼。可你审议之时,就真没看出问题,还是看出了……却觉得无伤大雅,甚至乐见其成的给朕看啊?”

这话问得极重!

几乎是在直指胡惟庸要么失职,要么欺君!

胡惟庸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可他丝毫不慌,仅仅是赶忙深深低下头。

“陛下请明鉴!臣以往审议,确以格式规整、数据详备为要,恐有失察之处……然臣绝无欺瞒圣听之心!”

“此类奏报,地方往往巧言粉饰,臣……臣亦被其表象所惑,臣毕竟坐镇中枢,臣不查,臣恳请陛下治臣失察之罪!”

越高明的官吏,越厉害的官吏,这波胡惟庸直接捏着鼻子认了,他反而是在要罪。

这种果断也让朱元璋怒火一窒,避重就轻,甚至直接将责任推给地方的巧言粉饰问题。

老胡这辩解的道理还真对,也确实不是能轻易反驳回去的……

老朱干脆沉默了几秒,最后玩味的冷笑道:“好啊,失察是吗?可朕看你就不是失察,而是习惯了察这些光鲜亮丽的东西!是你中书省就喜欢看这样的政绩吧?”

“噗通!”

胡惟庸一点不废话,当初双腿一跪,跪地那叫一个利索。

老朱还真拿他没办法了……

现在洪武初年的情况就是,政务太多,谁来都干都得累死,而胡惟庸恰恰是个工作狂人,他干活出错的概率也低的惊人。

这种状况,老朱最后狠狠的瞪了一眼跪倒在地的胡惟庸一眼,也不再看他,目光转向了众臣。

“哼!反正朕今日就告诉你们了!以往如何,朕可以暂不深究,但从今日起,一切都不一样了!”

“四不两直之法,即为常例!朕的眼睛,会一直盯着地方!但凡日后再有此类欺瞒虚报,一经查实,无论涉及何人,官居何位,一律以欺君论处!”

“主犯立斩,家产抄没,族人流放!朕绝不姑息!”

“听明白了吗!!!”

恐怖的杀气再度席卷了整个奉天殿。

所有人都明白,皇帝这不是在开玩笑,这又是一场针对整个官僚体系造假积弊的全面宣战!

没完了吗?

这他娘的于正和王彦,还有台上这个朱元璋,你们干脆拿着刀把所有人都杀一遍算了!

老朱最后或许就准备到此为止了,但这风才刚刚刮起就准备结束?叶言还有两个事没讲呢!

由此。

并非于正,而是另一个新的分身骤然出列。

“既如此,今日早朝就退……”

“臣,有本奏!”

卧槽!

其他官吏震惊了,这边明显要抓形式主义造假政绩的事,结果你出来奏?

他们回头一看并非熟人,而是平日不声不响的刑部给事中一官。

对方干什么?

难道还要反击?

大胆,敌人还敢向我开炮?

朱元璋大概会这样想,因为他的话马上戛然而止,难以置信的看过去。

自己的安排如此妥当,还有人要奏?

奏什么!?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