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李魁来了!百官弹劾他?!(1/2)
在老朱震惊是李魁所做之前,他是瞬间接受此事不提,那也是龙颜大悦!
越看那几张纸上的内容就越是欢喜,仿佛已经看到政令清明、胥吏束手的光明未来啊。
标点符号在古代就是这么牛逼,基本可以说对古人而言是理念上的震撼啊。
他当时在说完自己的诏令后,马上大手一挥,声音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
“好!宋先生此番献策,功在社稷,利在千秋!此标点符号之法,更实乃治国之良器!朕心甚慰,定要……”
他话都未说完,宋濂却猜到对方是正要习惯性地论功行赏……
可这怎么能行呢?
不待老朱说完后,台下的宋濂却并未如常般躬身谢恩,反而脸色一肃,猛地深深一揖,几乎将笏板触地,声音恳切而清晰地打断了他。
“陛下!陛下且慢!老臣万不敢贪天之功!”
啥玩意?
这东西你提,你这东西不是你做的吗?
宋濂此前说这些东西的时候,他并没有提及叶言的李魁……因为李魁这厮在他心里也清楚,对方是被皇帝赶出了朝堂,哪怕曾经改革了科举有大功,可皇帝却依旧让其去大本堂当教书的学士。
这明摆着是皇帝不喜对方,那么这东西哪能直接说是他皇帝不喜的人做的……他宋濂也担心因此劝谏失败,现在皇帝金口玉言承认符号有功,那就够了。
况且,现在宋濂的话也说明白了,他也有身为学问大家之公心,他可不会不要脸的占据这个功劳。
因此此话一出,朱元璋即将陈述的嘉奖之词都戛然而止,愣在当场,满殿百官准备好的称颂声也瞬间就低了下去,所有人都疑惑地看向宋濂。
对方起身后,那也是极为坦荡的讲述事实。
“陛下圣明,能顷刻间洞悉此物之妙用,然老臣必须奏明陛下,此‘标点符号’之思,此法之雏形,绝非老臣所能创想!”
宋濂说的一点都不惭愧,此法再好,不是他做的,他宋濂绝不会认。
“老臣也不过是在昨日听闻晋王殿下所讲之后,觉其事关重大,不敢隐瞒,特此于今日早朝呈于御前,提请圣裁而已。”
“嘶?晋王?你说咱的棡儿?”
朱元璋第一时间就不要脸的以为是他儿子创造的,可朱棡什么水平,他又极为清楚,只是有点聪明的孩子罢了。
“不,不对,不可能是咱的棡儿……”他的眉头也挑了起来,兴趣更浓了,“既然不是他,也不是先生你?那是何人?竟有如此巧思?”
朱元璋当时还是起了惜才之心,毫不犹豫的说:“来!朕定要见见这位创造奇才!是翰林院哪位新晋学士?或是国子监哪位潜心著述的老博士?宋先生你但说无妨,朕必重赏之!”
他就是下意识地认为,能想出这等精妙办法的,必定是某个沉浸于典籍文书多年的学问大家。
叶言当时差点笑喷了,那宋濂要是开口说实话,你朱元璋不是炸了?
事实就是如此,宋濂深吸一口气,表情也开始有些怪异……他也知道接下来这个名字可能....不,定然会让眼前的皇帝感到意外,但他的性格是必须去据实以告,这是对学问的尊重。
所以他再次拱手,干脆的表达了事实,多少有种不顾朱元璋死活的感觉。
“回陛下,首创此法、并向晋王殿下演示者,并非翰林院或国子监新晋学士,老博士,乃是……大本堂学士,曾经佥事——李魁!”
“李魁?!”
这两个字就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奉天殿内激起了巨大的涟漪!
百官之中顿时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惊呼和窃窃私语。
“什么?是李魁那厮?”
“嘶,那陛下,他,他李魁……”
“李魁不是一向狂生……怎么会琢磨出这等精细东西?”
“这……这真是出人意料……”
真出乎意料吗?
不重要了。
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是瞬间凝固了,那表情极为复杂,混杂着极大的错愕、难以置信,以及一丝极其古怪的别扭感。
李魁?
怎么会是他!
这家伙至今在朝堂上言辞犀利,观点往往与主流相悖,简直和前朝魏征不相上下……居然是他弄出来的?
怪不得眼前宋濂的表情怪异起来了,所以这个东西就是那个让他这皇帝多次下不来台的玩意搞得?
卧槽!
阴魂不散了!
朱元璋内心的苦闷瞬间出现,正如此前他遇到问题都不愿意去问分身李魁,宁愿去找表面人设更拘谨和会揣摩圣意的叶言本体……
他特么就是怕了,李魁能耐太大,还在朝会上怼他怼的最厉害,他可不愿意听这分身的谏言与话语了,是生怕再被李魁的大道理给他这皇帝都教育一顿,乃至骂他一顿。
现在……
朱元璋张了张嘴,半晌都没说出话来。
他确实是爱才的,尤其欣赏有真本事,还能真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人……尤其,这标点符号的价值,他刚才看过一遍就已经能看得一清二楚,这绝对是大利于国的好东西。
可是这功劳偏偏是落在他李魁头上?
这感觉……就像是你明明被一个人怼得浑身不舒坦,心里正憋着口气,结果突然发现对方反手送了你一份你梦寐以求的大礼,还是那种能解决你心腹大患的厚礼。
可你们之间的关系还是很复杂,赏吧?心里有点别扭,想起对方之前那些忤逆之言就能膈应不已。
不赏吧?
于理不合,于国不利,更显得老朱自己这个皇帝没有容人之量。
关键是……
这特么赏的调子是他朱元璋现在出口定的,也就是说,赏最起码要继续下去,关键就是……今日恐怕还要召唤李魁来奉天殿上一见了。
那厮比于正,比那汉林还难缠。
嗯,在老朱眼里,分身汉林是脑袋一根筋的蠢货,随便一个理由就能拿下去关进大牢反省。
可那李魁有改革科举的大功在身,现在又多了一个‘他嘴中天功’的标点符号的巨大功劳?
朱元璋就那么愣在龙椅上,脸上的表情变了又变,从震惊到困惑,从困惑到纠结……这见不见?
见了,被骂了怎么办?
满朝文武也都屏息凝神,偷偷观察着皇帝的反应。
谁都看得出来,陛下这是被这个出乎意料的消息给噎住了……这宋濂也是直接,不过也没办法不直接,就是这皇帝恐怕现在难受死了。
所以,那是良久之后,朱元璋突然仿佛泄气了,无奈的向后一靠。
“罢了,好!好一个李魁!朕倒是……至始至终,都小瞧了他。”
嗯!
你能认清这点就不错!
叶言听的很舒心,这句话就好比他朱元璋承认承认他小瞧了他叶言,他不如他叶言。
反正……
“传朕旨意吧!大本堂学士李魁,创这‘标点符号’之法,于厘清文义、畅通政令颇有建树,功不可没!赏……赏锦缎二十匹,白银五百两!”
旨意下了,赏赐也给了,但那股子怎么偏偏是他的劲儿还没完全过去。
朱元璋顿了顿,几乎是下意识地补充了一句,语气更硬邦邦的道:“另!命其即刻从大本堂过来!朕要亲自……问问!”
最后三个字,他说得有点咬牙切齿,听得满朝文武心头都是一哆嗦。
这到底是宣召,还是问罪啊?
不是,李魁怎么你了?
朱元璋要是知道百官的疑问,他肯定破口大骂,直接李魁就没有不怼他朱元璋的时候,尤其此前粉碎他宗室改革的谏言,那完全打破了他朱式改革中的漏洞,让他在那天早朝下不来台。
不过不管怎么想,既然要召见,李魁那边也急速赶来,也就是这段时间。
朱元璋内心复杂之际,还是拿起那文书在看,可看着看着,他表情就有了些诧异和震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