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百谏成圣下,大明死谏官! > 第219章 宋濂是叶言嘴替,标点符号继续去震惊老朱!

第219章 宋濂是叶言嘴替,标点符号继续去震惊老朱!(1/2)

目录

宋濂察觉分身李魁的标点符号意义后,他干脆在第二天,在奉天殿上就大谈此事。

这倒是出乎叶言的预料,但……也是不错的发展啊。

因此就在第二天的奉天殿上,朱元璋高坐龙椅,那是正听着户部关于漕运钱粮的例行奏报,但眼角余光却敏锐地察觉到,今日班列中,以宋濂为首的几个翰林院、国子监的学士大儒们,神色间似乎压抑着一种非同寻常的激动,甚至可以说是……亢奋?

果然,待户部奏报完毕,朱元璋正准备询问工部河工事宜,宋濂却手持笏板稳步出列,声音洪亮道——

“陛下,老臣是有本奏!”

朱元璋微微挑眉,宋濂近来因修元史和教导太子,已较少在早朝就具体政务发表长篇大论,今日如此郑重,所为何事?

他现在忙着针对文书造假问题,不过……倒也好奇了起来,立马抬手示意。

“宋先生,你有何事奏来?”

先生一词,朱元璋在历史上也唯独为宋濂是如此称呼,李善长都是称爵位,看得出……老宋的当代泰斗身份,确实很不一般。

宋濂闻言当场深吸一口气,并未直接提及李魁或晋王他们,而是以一种探讨学术,关乎国事的严谨态度在开口。

“陛下,臣近日研读经典,反复思量,发现一关乎我大明文脉传承、政令畅通乃至国本稳固之重大隐忧,思之再三,不敢不奏于陛下驾前。”

这话起得很高,立刻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连原本有些心不在焉的胡惟庸都抬起了眼皮,汪广洋也露出了好奇的神色。叶言在班列中心中一动,知道这宋濂还要铺垫才开始讲自己分身的事吗?

还真是如此。

朱元璋也来了兴趣,什么大事,这宋濂都能这般说?

“哦?重大隐忧?宋卿,你但讲无妨。”

朱元璋身体微微前倾,这一刻也是难得的真正认真倾听。

宋濂也马上娓娓道来。

“陛下,此隐忧便是——文书无定式,句读无准绳!”

他乃一语道出核心,声音在殿内回荡起来。

而此话?

不少官员,尤其是那些靠科举晋身的文臣,闻言皆是一愣,有些甚至觉得宋濂是否有些小题大做。

句读?

这不就是蒙童之学吗?

有甚重要呢?

毕竟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但断句是种能力,这可是读书人的基本功,这说的什么?

宋濂也不理会这帮人闻言后的细微骚动,只是继续道:

“陛下,我华夏文字乃载道之器,公文乃施政之凭。”

“然我华夏文字,自古书写连贯,句读之事,多赖师徒口传心授,或凭读者自身学识语感。此法用于经义探讨,或可百家争鸣,然用于朝廷诏令、律法条文、边关急报、钱粮册籍……其弊则立现!”

还特么有什么弊端?

朱元璋人都傻了,他当年识字断文,也是在李善长等人的指点下,一点点学会如何断句。

这在他看来,无非是读书人该有的基本功底,可宋濂今日为何忽然在朝堂上郑重其事地谈起这个?

还说有什么大弊,这着实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一旁的叶言也险些失笑。

他立刻明白,这定是朱樉、朱棡那四个皇子地方格物实践后,回宫与之说了什么,才让这位大儒抓住了由头。

但……

‘好你个宋大学士,这是要替我当这变法大明的谏言急先锋?’

嚯!

叶言突然有点爽,这一点他本来想放到未来,处理完投献再说,没想到有人反应这么快,还是宋濂这种名垂青史的大人物……嗯,心里不免也有些暗爽。

不过叶言是暗爽了,可龙椅上的皇帝却依旧困惑,满朝文武更是面面相觑,只觉得宋学士今日所言,未免有些小题大做了。

可宋濂不管那个,他是当世泰斗的学问大家,他的气度也是不凡,直接挑明了关键一点。

“陛下,诸位请试想,若有一道关乎赋税增减的诏书,或因某处断句含糊,到了地方,甲官解为增税,乙官解为减赋,则政令何以统一?民心何以安定?”

嚯!

这谏言水平是比一般人高明,先以这方面来提醒朱元璋。

“再想,一份边关军情,若因标点不明,致使‘援军速至’被误读为‘援军速止’,其间差别,关乎社稷存亡啊,陛下!”

朱元璋的眉头瞬间锁紧。

他出身底层,对文绉绉的东西向来也不太感冒,此前叶言谏言改革过一次繁琐的奏疏、公告问题……可这一次,宋濂嘴替叶言讲的,这些什么政令不通、执行走样的描述……

嘶,似乎没毛病啊?

所以断句确实重要?

很重要!

老朱当时就意识到了宋濂在说什么,他马上评价一句:“宋卿所言,确有道理。”

他缓缓点头,却又追问;“然此弊自古有之,卿可有解决之道?”

百官都一愣,你是不是被叶言分身那般不要命的谏官逼得……认为提出问题的人,那就自带解决方案?

在他们心中,宋濂可不是此前愚蠢的赵书,他身为这般身份的洪武重臣,哪怕只是点明这个问题,没有解决方案,那也不算事。

他们马上看向殿中心的宋濂,似乎好奇,对方能做到提出问题,还能解决问题吗?

而也就是这一问,宋濂才立刻谈起叶言分身李魁的这档子事……或者说,昨日他与东宫和太子与晋王的所议的标点符号之事实。

那是以极其清晰,有条理的叙述方式给陈述了出来。

着重强调了这符号,多面通俗易懂,而且如果直接按此来统一形制、明确含义,乃至强制推行于未来重要公文和未来科举考核,这对天下读书人,对朝廷都是有巨大重要性的。

朱元璋当时没听明白,主要是没看到昨日晋王写的那纸张……

但……

“你的意思是说?”

“陛下……若得此法定标点,则文意明晰,歧义大减。”

宋濂马上拱手回应,并且也先强调了一点。

“例如我朝吏员办理公文,可依标点而断,减少胥吏上下其手之空间;士子学习经典,可因标点而悟,降低入门之槛,更能贴近圣贤本意;乃至陛下御批,亦可借此直抒胸臆,令出如山,无人可曲解!”

“此实为奠定万世文法之基,畅通朝廷政令之举!”

宋濂此番话说的极为重,百官依旧不明白,宋濂说的标点而断,那标点在哪里呢?

而朱元璋当时也紧皱眉头,只是死死盯着对方……

宋濂也见到朱元璋明显认可自己所谓的问题严重性,但眉宇间是带着一丝对符号具体作用的困惑,他深知必须让这位务实的皇帝亲眼见到实物并自行领悟。

“陛下,老臣空言无益,恳请陛下御览一物,此物或可助陛下窥见那解决之道的一线灵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