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弹劾我李魁?你们特么见过孔子吗!(2/2)
轰!
“!!!”
一语既出,满殿皆寂!
刚才还沸反盈天的奉天殿,瞬间变得落针可闻。
所有弹劾的官员,包括龙椅上的朱元璋,全都僵住了。
卧槽!
李魁这人的脑袋转的也太快了,他这个一瞬间的反问,这个问题可太刁钻,太致命了!
他绕开了所有关于经义解释、关于道德批判的争论,直接回到了最原始、最根本的问题——
这句话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谁见过孔子?
谁听过孔子讲课?
没有!
现在所有人依赖的,都是其后世弟子记录、代代传抄的文本。
而文本本身,在传抄过程中就可能存在讹误,更关键的是,它缺失了最原始的语音信息!
他们也是在这两千年里在学过儒学的流派教导下,明白的此话含义……
所以这帮人懵了,在短时间内,叶言做到一句话就让他们目瞪口呆,然后不客气的继续加码!
“诸位,答不上来了吧?”
“那么!本官所演示的这几种断句,也并非本官在恶意曲解,乃至凭空杜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解,早有古贤提出疑义,认为更合孔子有教无类之仁心。‘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读法,亦有其逻辑所在。”
“臣今日以此句为例,并非要否定某种定论,而是要借标点符号之力,将这千年来的歧义与争论,明明白白地摆在纸上!”
“让后来者能清晰地看到,原来圣人之言,在不同理解下,竟有如此丰富的可能性!”
“这非但不是亵渎,反而是对先贤思想的尊重与探索!是让我们不再拘泥于一家之言,敢于去思考、去辨析!”
“若只因畏惧‘可能’存在的歧义,便故步自封,将一种可能奉为唯一真理,而对其他合理的解读视若洪水猛兽,甚至不惜以‘动摇国本’之名进行打压……”
李魁骤然一挥袖袍,转身真面这帮人,当场大喝道——
“这究竟是维护圣人之道,还是扼杀求真之心?”
“这究竟是尊崇儒学,还是将儒学变成不容置疑的僵死教条?”
“若孔子他老人家在天有灵,是会欣慰于后人的探索,还是会震怒于这般固步自封、排斥异见的作为?”
百官当场就有反应,可李魁马上转身,拱手对朱元璋说:
“陛下!标点符号,是工具!是让文字表达更精准的工具!用它来厘清政务,诸位认为是大功;但用它来探讨经义本意,为何就成了大罪?”
“难道圣人之学的经义,竟脆弱到连几种不同的句读方式都承受不起吗?!”
“若果真如此,那这‘国本’,未免也太过不堪一击了!”
李魁言罢,深深一揖,不再言语。
奉天殿内,死一般的寂静持续了许久。
那些刚才还慷慨激昂的官员,此刻大多面色灰败,哑口无言……李魁的质问,他说的逻辑,似乎没问题?
朱元璋注视这突然出现的冷场,脸上的肌肉都微微抽搐着,李魁这番辩驳,再次展现了他那种抓住问题核心、釜底抽薪的可怕能力。
他发现自己想要借题发挥的小算盘,在对方这番宏论面前,居然,不,又一次显得如此苍白和……可笑?
赏赐看来是赖不掉了。
而且,经此一辩,这李魁在士林中的声望,恐怕不降反升。
但是。
‘他娘的,咱的洪武官吏,就没有一个人能反驳他李魁之说的吗?’
朱元璋当时不知道是还愤怒,还是在哭笑不得,他是急切的看向百官中这帮弹劾之辈。
‘你们就没有一个有能耐啊,他李魁可就说了一句话的反击啊,你们就戛然而止了?!’
只有现代的那句——卧槽!
或许能代表朱元璋的内心情绪。
全是废物吗?
嗯,一句话就反驳成功了?
这可太扯了。
当然,这还真只是一瞬间的成功罢了,终究有人跳过这个……实则在现代称为诡辩的回应逻辑,当场开始反击叶言。
那一刻,叶言反倒是笑了,要是没人能反驳自己,他倒是觉得这帮古代人是真废了呀。
“陛下,李魁,李学士,所言荒唐啊!!!”
好一个荒唐的开口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