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真正的所图甚大!(2/2)
“因此,要让朱标这小子明白的是,改革的目的根本乃是将游离于王化之外的田亩与人口重新纳入朝廷掌控,这能迎合老朱巩固江山的根本需求。”
乃至……
“甚至可以引用我分身李魁那句‘黎民黔首之力是江山根基’,但要点明,这力量必须为朝廷所用,而非被豪强截留。”
叶言深吸一口气,这下思路愈发清晰了。
他知道,通过朱标去影响朱元璋,是他走的一手险棋……不过实际上,他也想借此影响这位大明的太子,教导对方该有怎样的思路。
嚯,自己胆子也真大啊!
不过他的野心也很大啊!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我叶言穿越到此,身负系统,拥有诸多分身,为何从未想过要推翻这朱明王朝,自己坐上那龙椅?
想过!
可曾经有些迟疑,而现在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经历了空印案、规制之争、形式主义等等谏言弊病的过程后,尤其是今日这标点符号和“投献”难题的激烈碰撞后,它变得前所未有的清晰了。
他叶言推翻一个朱元璋,甚至推翻一个大明,换一个皇帝,换一个朝代,这大概率是一定能做到的……根本上是需要攀科技,搞民心。
但推翻了呢?
不行的,根本解决不了封建的根本问题!
他的嘴角都泛起一丝带着历史洞察力的冷笑。
他来自现代啊,他饱览群书,他太清楚历史的周期律了。
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声势何其浩大?
他们推翻了明朝,然后呢?
他们建立的政权,其底层逻辑和腐朽速度,比明朝更快!
因为他们没有带来新的东西,只是换了一拨人坐在旧的椅子上,重复旧的游戏规则(封建王朝形式),最终只会更快地走向崩溃。
他叶言哪怕穷极一生,一个人是做不到完美复刻到现代那种共和样子的国家样貌……这是需要外力,需要几代人的觉醒、努力,如同始皇帝奋六世之余烈才能发展出的结果。
他叶言敢保证自己的儿子,坐上了那个龙椅,他的心思会有他叶言这现代人的模式吗?
不可能!
他生在这个封建时期,他只会随波逐流,自己死那天,他为了统治的利益,终究会走向封建统治者思维的老路。
因此问题的根源,压根不在于龙椅上坐着的是姓朱还是姓叶,而在于要的是全新的统治体系的模式……但现在,封建时期的统治体系思维本身,已经僵化、落后,甚至有毒!
这里,叶言还想到,它儒学真错了吗?
非也!
孔孟之道本身是蕴含着伟大的智慧!
但后世儒生,尤其是科举制度固化后的许多士大夫,早已将其扭曲成了追逐功名的敲门砖、维护特权的护身符,甚至空谈道德漠视实事的遮羞布!
他们用“君子不器”来轻视实务,用“华夷之辨”来固步自封,用“祖宗之法”来抗拒任何变革。
大明二百年的国家寿命,历史的记载已经证明此点。
所以哪怕他叶言凭借系统和分身之力,侥幸推翻了朱元璋,他能用什么来治理这个国家?
用更先进的儒学吗?
不可能,那套体系已经板结!
用现代的政治理念?
在这个生产力水平、社会结构、民众认知都完全不同的时代,强行推行无疑是空中楼阁,只会引发更大的混乱,甚至可能让这个时空的华夏文明提前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能改变这片土地命运的关键?
叶言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窗外,仿佛能穿透宫墙,看到那些在田间地头劳作、在吏治贪腐下挣扎的万千黎民。
他的心中,答案呼之欲出——格物学!
他要立的学问!
或者说,是此学问所代表的那种精神——求真、务实、探究规律、重视实效、尊重民力!
这,才是他能带给这个时代最宝贵,也最可能生根发芽的礼物!
推翻一个皇帝,不过是换汤不换药;但若能改变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思维方式,那才是真正的改天换地!
“标点符号只是开始……”叶言低声自语,眼中燃烧着一种近乎于传道者的狂热,“它是一件利器,但更重要的,是使用这把利器背后的‘心法’——即万事万物皆可格,皆应求其实的思维模式传递下去。”
唯有这样,当华夏人的思维导向都变了,那么未来即使大明灭亡,新的人也会换这一种思维治国,他才能做到彻底改变大明,或者说改变‘华夏’这个封建时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