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儒林外史大白话 > 第四十六回 三山门贤人饯别 五河县势利熏心

第四十六回 三山门贤人饯别 五河县势利熏心(1/2)

目录

话说余大先生把父母安葬好后,手头也没钱了,就和弟弟商量,打算去南京感谢杜少卿,顺便找找教书的工作。他收拾好行李,就告别了二先生,然后过江来到杜少卿在河边的住处。杜少卿问起他之前打官司的事,余大先生就把事情的原委说了一遍,杜少卿听了直感慨。

两人正聊天呢,就有仆人来报,说是仪征的汤大老爷上门拜访。余大先生不知道这人是谁,杜少卿就说:“就是去年想请你去教书的那位,见见也无妨。”话音刚落,汤镇台就进门了,大家互相行礼后就坐下了。汤镇台先跟杜少卿套近乎,说之前在虞老先生家见到杜少卿,一下子就被他的气质给折服了,后来再去拜访时却扑了个空,到现在心里一直惦记着呢。接着他就问余大先生是谁,杜少卿介绍说这是自己的表哥余有达,去年汤镇台还想请他去教书呢。汤镇台一听给乐坏了,直说又认识一位有本事的人,真是幸运,然后就起身重新作揖,作完揖就坐下了。

余大先生也客气地夸汤镇台为国家立了大功,现在却低调不炫耀,有古代名将的风范。汤镇台表现的也很谦虚,说自己当时只是被形势所迫,一时冲动行事,对朝廷也没什么帮助,还惹的同事不开心了,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余大先生就安慰他,说大家心里都清楚他的功劳,你也不用太谦虚。杜少卿就问汤镇台来南京干啥,现在住在哪儿。汤镇台说在家闲着没事,来南京见见有学问的人,现在住在承恩寺,还打算去拜访虞博士和庄征君。喝完茶后,汤镇台就告辞了,余大先生和杜少卿跟着出门把他送上了轿。之后,余大先生就暂时住在杜少卿的河房里。

汤镇台和杜少卿、余大先生告别后,就坐着轿子先去国子监拜访虞博士,到了地方后,他就留下拜帖,结果被告知虞博士不在衙门里。接着,汤镇台又赶到北门桥去拜访庄濯江,庄濯江看到拜帖后,就马上让人把汤镇台请进去见面。

汤镇台下了轿子,慢步走进客厅,庄濯江就出来和他行礼,行完礼就一起坐下了,说了些早就听说对方很厉害、心里特别佩服之类的客气话。汤镇台说起自己还打算去后湖拜访庄征君,庄濯江一听,就说:“我叔叔刚好在家,不如现在就见个面?”汤镇台觉得这主意太棒了。于是庄濯江就喊仆人把庄征君请了出来,汤镇台和庄征君互相拜见后,就坐下又喝了会儿茶。

庄征君突然提议说:“您这次来的巧,虞老先生还没走,重阳节也快到了,咱们不如办个登高聚会,就当给虞老先生送行了,大家也能好好聚一天。”庄濯江觉得这主意不错,还说聚会就定在自己家里。汤镇台又坐了一会儿,就起身告辞了,说等登高聚会那天,一定要好好聊个痛快,说完,庄濯江就和庄征君把他送出了门。之后,汤镇台又去拜访了迟衡山和武正字。这边庄濯江马上派家人给汤镇台住的地方送去五两银子,就当是提前把聚会宴席的钱付了。

过了三天,庄家的管家就拿着请帖去请客人,还让大家早点到。庄濯江就在家等着,庄征君已经先到了。没过多久,迟衡山、武正字和杜少卿也都来了。庄濯江收拾出了一间宽敞的大屋子,在屋子四周还摆满了菊花,就等着聚会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九月初五这天,天气晴朗凉爽,大家都穿着夹衣,一边喝茶一边闲聊。聊了一会儿,汤镇台、萧守府和虞博士也都到了。其他人赶忙迎上去,互相作揖后就坐下了。汤镇台感慨地说:“咱们都是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多亏主人邀请才能聚在一起,这真是天大的缘分啊。可惜虞老先生马上就要走了,这次分别后,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再见面。”庄濯江赶紧客气道:“各位老先生都是当今学界的泰斗,今天肯来我这寒舍,这是我的福分呐!方圆五百里内的贤人差不多都聚齐啦!”

大家刚坐定,仆人就把茶端了上来。众人揭开茶碗一看,就发现茶水像白开水一样清澈,却香气扑鼻,银针般的茶叶都浮在水面上。喝完一轮,又换了一种叫“天都”的好茶,虽然是去年的陈茶,香味却特别浓烈。虞博士一边喝着茶,一边笑着对汤镇台和萧守府说:“二位当年在军队里,肯定没喝过这么好的茶吧?”萧云仙打趣道:“何止在军队里,我在青枫城待了六年,能喝上白开水就谢天谢地了,就这都比马尿强多啦!”汤镇台接过话茬说:“青枫城的水草,确实够支撑好几年的。”庄征君夸萧云仙说:“萧老先生学识渊博,一点都不比北魏的崔浩差!”迟衡山则说:“时代不同,情况也会跟着变。”杜少卿感叹说:“当宰相得是读书人,当将领也得靠读书人。要不是萧老先生有见识,哪能立下这么大的功劳!”武正字吐槽说:“我觉得最可笑的是,边疆的都督不了解当地的水草情况,可户部的文书小吏核算的时候却门儿清。也不知道这算官员的学问,还是算小吏的本事?要是算官员的,怪不得朝廷重文轻武;要是算小吏的本事,可见那些死板的规章制度根本改不了!”大伙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戏班子吹吹打打的就完事了,然后开始安排大家入席。这时,戏子们就上前来行礼。庄非熊站起来说:“今天各位老先生光临,我把梨园榜上有名的十九个戏子都叫来了,想请各位每人点一出戏赏给他们演。”虞博士好奇问:“啥叫‘梨园榜’?”余大先生就把之前杜慎卿评选戏子的趣事讲了一遍,众人又笑得不行。汤镇台问杜少卿:“你哥哥杜慎卿已经被选上做部里的郎官了?”杜少卿说是。武正字开玩笑说:“慎卿先生这次评选戏子,那叫一个公平公正。不过等他入朝做官,要是当上主考官,面对那么多考生,别挑花了眼才好!”大家又乐了起来。

当天,众人就喝酒看戏,热热闹闹玩了一整天。等戏演完,天都快黑了,大家才各自散去。庄濯江又请了厉害的画家,画了一幅《登高送别图》,来参加聚会的人都题了诗。后来,大家又带着酒菜,到虞博士的住处,专门为他设宴饯行。

虞博士要离开南京,来给他送行告别的人家,多得数不过来。虞博士实在应付不过来,就跟大家说不用到船上去送,心意他都领了。到了出发那天,虞博士只叫了条小船,从水西门启程。这么多人里,只有杜少卿一个人把他送到了船上。

杜少卿跟虞博士拜别,难过地说:“您这一走,以后我都没个可以依靠的长辈了。”虞博士听了心里也觉得酸酸的。他把杜少卿拉到船里坐下,跟他掏心窝子说:“少卿啊,不瞒你说,我本来就是个穷光蛋。来南京当了六七年的博士,每年攒下几两俸禄,好不容易才买了块能收三十担米的田。我这次去上任,不管是当京官还是地方官,做多三年,做少两年,再攒点俸禄,能再买块收二十担米的田,以后能养活我和老伴不饿死,就行了。儿孙的事,我也不操心了。现在我儿子除了读书,我还教他学医,将来好歹有门手艺混饭吃。我当这个官也就是图个温饱罢了。你就留在南京,我以后经常写信来问你的近况。”说完,两人流着眼泪分了手。

杜少卿上了岸,就一直看着虞博士的船越开越远,直到再也看不见了,才转身回家。到家后,他就把虞博士说的这些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借住在河房的余大先生。余大先生听了,感叹道:“不贪图官位,能进能退,虞博士真是个内心淡定的君子!咱们以后要是出来做官,都得学他这样。”两人又是对虞博士好一顿夸奖。

当天晚上,余二先生派人送来家书,叫余大先生赶紧回家,信上说:“表弟虞华轩家请的教书先生走了,想请大哥回去教孩子,希望马上就能去教书,让大哥赶紧动身。”余大先生跟杜少卿说了这事,就跟他告辞。第二天,余大先生收拾好行李,就准备渡江回老家。杜少卿送走他后,也回自己家去了。

余大先生渡江回到家,弟弟余二先生就出来迎接他,还拿了虞华轩的请帖给哥哥看。请帖上写着请余大先生去家里教孩子,一年给四十两银子工钱,过节还有额外的礼物。余大先生看了请帖,第二天就去虞华轩家回拜。

虞华轩高兴地把余大先生迎进门,两人行完礼坐下,仆人就端上了茶。虞华轩说:“我家孩子笨,从小就没好好读书。前几年我就想请表哥来教他,可那时候表哥在外面游历。现在表哥刚好在家,真是我儿子的福气!咱们两家举人、进士一抓一大把,这都不算啥稀罕事儿。以后我儿子就跟着表哥学习,最要紧的是学表哥的好品行,这可比读书考功名有用多了!”余大先生谦虚道:“我这人守旧,就爱待在家里。咱们两家是世交,我也就跟老弟你合得来。老弟的儿子就跟我儿子一样,我肯定尽心教。要说考举人、进士,我自己都没考过,可能不太懂门道。但要说品行和文章,令郎有家学渊源,我也就是按常理教导罢了。”两人说完,都笑了起来。

后来选了个好日子,虞华轩请余大先生到家里的学馆教书。余大先生一大早就到了,虞家小公子出来拜见老师,模样十分聪明机灵。拜完师,虞华轩就把余大先生送到学馆,看着他坐上老师的位子,这才告辞,去书房休息。

虞华轩刚坐下,看门的就领进来一个客人,这人是唐三痰的哥哥唐二棒椎,是上一届考中的文举人,还是和虞华轩同一年考上秀才的。今天听说虞家请的先生开馆教学,就过来想陪着招待先生。虞华轩留他坐下喝茶。唐二棒椎说:“恭喜你家公子今天开始读书啦!”虞华轩应了一声。唐二棒椎又开始说闲话,贬低余大先生,他说:“这个先生虽然有名气,但是坐不住,还爱搞些杂七杂八的学问,恐怕会耽误正事儿。再说余大先生教的考科举那套,虽说不像现在那些人那么歪门邪道,但他非要学明朝初年写八股文的老套路,也不是适合考试的好方法。”虞华轩听了却是不以为然,说:“我儿子年纪还小,现在请余大表哥来,主要是让孩子学些好品德,别长成势利小人就行了,考科举的事儿不着急。”

唐二棒椎和虞华轩又坐了一会儿,唐二棒椎开口说:“老华,我正好有件事想请教你这个精通古学的人。”虞华轩说:“我哪懂什么古学?你这不是打趣我嘛。”唐二棒椎一本正经地说:“真不是开玩笑,是真要问你。我上次侥幸中了举人,我有个亲侄子,住在凤阳府,和我同一年中举,既是同榜,又是同门。他中举后一直没回县里,最近回来祭祖。昨天他来拜访我,用的是‘门年愚侄’的帖子,我现在要回拜他,是不是该用‘门年愚叔’的帖子?”

虞华轩没听明白,就反问:“你说啥?”唐二棒椎解释道:“你没听说吗?我侄子和我同榜,又出自同一个房师门下,他用‘门年愚侄’的帖子拜我,我是不是也该这么回他?”虞华轩直接说:“我当然知道同一个房师叫同门!但你说的‘门年愚侄’这四个字,简直是胡说八道!”唐二棒椎不服气的说:“怎么就是胡说八道了?”虞华轩仰头大笑,然后说:“从古到今,就没听过这么荒唐的事!”

唐二棒椎脸一沉,就说:“老华,你别怪我直说!你家虽说世代富贵,但那些有成就的老辈人都过去了,你又没中过举人,这官场上往来的规矩,你恐怕不太清楚!我侄子在京里见过那么多大人物,他这帖子的写法肯定有讲究,难道是乱写的?”虞华轩也懒得争论,就说:“你兄长要是觉得该这么写,你就照着写呗,还问我干啥!”唐二棒椎却是不依不饶的说:“你不懂,等余大先生出来吃饭,我问问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