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回 走穷途孝女绝粮 得生路仙姑献稻(2/2)
道姑听了,嘴里唱起来:“我是蓬莱百谷仙,与卿相聚不知年;因怜谪贬来沧海,愿献‘清肠’续旧缘。”
闺臣一听,忽然想起去年在东口山遇到的那个道姑,唱的好像也是这歌,不知道“清肠”是啥东西,不如问问她。于是就拉着若花三人来到船头,说:“仙姑您好,不如上船来喝杯茶,歇歇脚聊聊天,不知意下如何?”道姑说:“我要去观光,没工夫闲聊,只求给点斋饭就行。”
闺臣心想:“她这‘观光’二字,难道是说我?”就问:“请问仙姑,你们出家人怎么也会观光呢?”道姑说:“女菩萨,你要知道,一旦观光之后,就算是功行圆满,一辈子的大事就都了了。”闺臣点点头:“原来是这样。请问仙姑从哪儿来?”道姑说:“我从聚首山回首洞来。”
闺臣一听,猛然想起“聚首还须回首忆”这句话,心里动了一下,又问:“仙姑这是要去哪儿?”道姑说:“我去飞升岛极乐洞。”闺臣又想:“难道‘观光’‘回首’之后,就能有这样的好处?我再追问一句,看她怎么说。”就问:“请教仙姑,这‘极乐洞’虽然在‘飞升岛’,但从地理位置来说,是在什么地方呢?”道姑说:“无非都在人的心里。”
闺臣连连点头:“原来是这样,多谢仙姑指点。不过仙姑化斋,按理说我们该好好招待,可船上已经断粮好几天了,还请仙姑包涵!”道姑说:“我化缘,只看有没有缘分,跟别人不一样。要是没缘,就算对方有堆积如山的米谷,我也不化;要是有缘,就算缺米少粮,我这花篮里的稻子,也能随缘帮点忙。”
若花笑着说:“你这小小的花篮,装的稻子能有多少可想而知。我们船上有三十多个人,你那花篮里的稻子哪够布施这么多人啊?”道姑说:“我这花篮,在女菩萨看来虽然很小,但能变大变小,跟别的不一样。”红红问:“请问仙姑,大的话能装多少?”道姑说:“大的话能装下天下所有的谷物。”婉如问:“那小的话呢?”道姑说:“小的话,也够你们船上吃三个月的。”
闺臣说:“仙姑的花篮既然这么神奇,不知道全船的人跟仙姑有没有缘分?”道姑说:“船上三十多个人,哪能个个都有缘呢。”闺臣又问:“我们四个人跟仙姑有缘吗?”道姑说:“今天能遇上,怎么会没缘呢?不但有缘,而且都有宿缘。因为有宿缘,所以来结良缘;因为结了良缘,免不了又续旧缘;因为续了旧缘,才得以广结众缘;结了众缘,之后才能了却尘缘。”
说完,就把花篮扔到船头,说:“可惜这稻子剩下的不多了,每个人只能结个一半一半的缘分。”婉如把稻子拿出来,让水手把花篮还给道姑。道姑接过花篮,对闺臣说:“女菩萨千万要保重!我们后会有期,暂且告辞了。”说完就走了。
婉如说:“三位姐姐快看,道姑给的这大米,居然有一尺长,可惜只有八个。”
三人看了都觉得奇怪,正好多九公走过来问:“这东西是从哪儿来的?”闺臣就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他。多九公说:“这是‘清肠稻’。当年我在海外吃过一个,足足一年不觉得饿。现在我们船上一共三十二人,把这稻子每个切成四段,正好每人一段,大概能顶几十天不饿。”若花说:“怪不得那道姑说‘只能结得半半之缘’,原来是按人头分,每人只能吃四分之一,正好是一半的一半啊。”
随后,多九公和林之洋把清肠稻拿到后面,每个切成四段,分在几口锅里煮了。大家吃了一顿,个个精神都提了起来,都念叨着道姑的救命之恩。
第二天开船后,闺臣偶然问起红红当年参加考试有没有考中的事。红红叹气说:“要说我的学问,在本国虽然算不上上等,却也在中等水平;可那些水平差的都考到了前面,我自然就没份了。”若花问:“这是怎么回事?难道考官不识真正的人才吗?”红红说:“要是真不识才,那就是‘无心之过’,倒还没什么;可偏偏都是靠关系、托人情,不是沾亲带故,就是靠钱财打点,真正录取的有才华的人,还不到一半。我因此心灰意冷,才跟叔父到海外来,想散散心,没想到遭了这番磨难。贤妹前几天说要去参加考试,难道天朝向来就有女子科举吗?”
闺臣说:“天朝虽然没有专门的女科,但最近有个特别的恩典。”接着就把太后下诏书开女科的事说了一遍。红红说:“有这样的好事,真是女子难得的机会。但天朝的考官会不会也有靠关系走后门的毛病呢?”闺臣说:“我们天朝是各国之首,所有考官都是清正廉洁的。而且国家不惜花费钱财,设立这个大典,就是为了选拔真正的人才、为国家求贤才。要是有一个靠关系上来的,就会委屈一个真正的人才,要是真这样,后代子孙怎么能兴旺呢?所以历来都没有靠关系的事。姐姐有这样的才学抱负,为什么不跟我们一起去试试?我们既然已经结拜,将来自然同甘共苦。要是我们都能考中,岂不是一段奇遇?”红红说:“我早就心灰意冷了,何必再重操旧业呢?就像‘败兵之将,不敢言勇’。虽然多谢贤妹好意,我可不敢有这种妄想。要是能蒙你们带着,能到天朝看看圣朝的人物风采就够了,考试的事,就不必了。”
至于后续如何,我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