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回 论科场众女谈果报 误考试十美具公呈(2/2)
若花一听,立刻说道:“既然是这样,妹妹我保证能让她进考场!要是出了什么差错,全都算我的!”
众人听了都摸不着头脑,完全不知道若花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兰音笑着猜道:“我知道姐姐的意思了!你大概是还想当女儿国的国王,不想去参加考试,所以想把文书给这位缁小姐,让她冒你的名去考,你好趁机回女儿国,对不对?”
若花笑着点头说:“阿妹要是不嫌弃,愿意来女儿国当宰相,那我当国王也没什么不行的!”
兰音也笑了:“姐姐真要是当了国王,我少不得要去给你当宰相。”
其他小姐们听得更糊涂了,围着兰音追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若花趁大家忙着问话,拉着闺臣走到一边,小声说道:“阿妹还记得去年缁氏伯母想参加考试,咱们商量着在县里报个假名字的事吗?那时候缁氏伯母非要用本姓,刚好她手里拿着一支瑶钗,就定了‘缁瑶钗’这个名字。当时怕岭南籍贯的人太多,就把她的籍贯填成了剑南。没想到刚才秀英姐姐说的这位小姐,名字、籍贯都跟咱们当时编的一模一样,连岁数都不差!去年办的那套应试文书,我当时无意间带来了,现在正好给她用,成全她一场功名,这不也是件好事嘛!”
闺臣听后又惊又喜:“这么现成的好事,简直是白捡的恩惠!要不是姐姐提起,我早就忘了这茬了。不过待会儿在众人面前,可别把缁氏伯母的事说出来,免得亭亭姐姐脸上不好看。就说这文书是之前在家乡无意间捡到的,现在送给缁小姐就行。”
当时若花就把文书拿了出来,跟秀英说明了情况。秀英又惊又奇:“天下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真是让人不敢相信!”亭亭心里早就明白了内情,赶紧帮腔道:“咱们队伍里本来就没有叫缁瑶钗的人,而且这文书还有印信当凭证,肯定不是瞎编的。姐姐别犹豫了,赶紧让人送过去,缁小姐知道了肯定特别高兴。”
秀英只好让奶公把文书送过去,还按照之前商量好的,说这文书是路上无意间捡到的。没过多久,缁瑶钗就过来拜见众人,对着秀英再三道谢,还追问文书到底是在哪儿捡的。若花用几句话巧妙地遮掩了过去,又劝道:“姐姐你就放心去交文书吧,要是出了什么问题,我们这些人都会帮你担着。天下哪有人会把别人的功名当儿戏?我们难道还能不想上进,故意害你吗?”缁瑶钗听了这话,才彻底放了心,再次道谢后离开了。
没过几天,就到了三月初三部试的日子。闺臣和各位小姐,还有天下各地来的才女们,一起到礼部听候点名,进场考试。考场里人山人海,挤得满满当当,特别热闹。到了晚上散场,大家才各自回了住处。
又过了几天,礼部尚书卞滨、侍郎孟谟,还有同考官蒋进等人,已经把所有考卷的等级都定好了,还选了放榜的好日子。正要写奏折上奏朝廷,忽然收到了一份公呈。这份公呈是江南、淮南、河北、河东等地的十个才女递的,领头的叫史幽探,接下来是哀萃芳、纪沉鱼、言锦心、谢文锦、师兰言、陈淑媛、白丽娟、国瑞征、周庆覃。她们有的是因为生病没赶上郡考,有的是因为有事错过了部试的时间,现在急急忙忙赶到京城,特意递上公呈,说:“不管当初有没有参加郡考,我们都愿意在一天之内,当面考四道题——两道补郡考,两道补部试。要是一天之内写不完,或者文章写得乱七八糟,我们愿意受罚。”
卞滨和孟谟拿着这份公呈,拿不定主意,只能把情况如实上奏给武后。两人很快就收到了武后的圣旨:“既然这些才女愿意在一天之内连补两场考试,就按她们说的办。特意赐四道题,明天天亮后,让礼部会同各位同考官当面考试,看看她们的水平怎么样,然后赶紧把结果如实奏上来。”
礼部立刻把圣旨传达下去。第二天一大早,那十个才女就已经在礼部等着了。礼部宣读完题目,她们就开始答题,直到晚上才交卷离开。
到了第二天,卞滨把她们的考卷定了等级,就和孟谟一起写奏折上奏:“这些补考的十份考卷,单论文辞道理,和之前录取的那些考卷比,各有高低。但这些考卷没有经过誊录(防止考官认出笔迹舞弊的程序),按理说不好和之前的考卷一起排名次。现在我们把这些考卷恭恭敬敬地呈给陛下,请陛下定夺。”
武后亲自把这些考卷看了一遍,发现确实都写得不错,于是下旨:“前几天礼部录取的那些考卷,按规矩要复试之后才能参加殿试。现在既然补了这十份考卷,就先把之前的榜单停下来,等复试之后,直接用复试的榜单当正榜。至于史幽探、哀萃芳这十个人,有的没赶郡考,有的过了部试期限,按说该不让她们参加殿试。但我看礼部呈上来的这些考卷,写得都还不错,况且史幽探、哀萃芳两个人,我从《璇玑新图》里早就知道她们的名字了,都是有才华的女子,应该让她们一起参加殿试。之前的榜单既然停了,那之前定的四等考生花再芳等人,也加恩让她们一起参加殿试吧。礼部一方面把这个消息传下去,一方面赶紧选个复试的日子上奏,别耽误了时间。”
卞滨和孟谟接到圣旨后,马上就贴出告示通知大家,同时赶紧选了复试的日子,准备上奏朝廷。
本回故事就告一段落,欲知后事如何,我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