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回 说大书佐酒为欢 唱小曲飞觞作乐(1/2)
书接上回,玉英说道:“刚才小春姐姐聊到‘跳加官’(传统戏曲开场时的喜庆表演,演员戴面具,不唱只做动作,寓意加官进爵),我倒想起一个笑话。而且‘加官’这两个字特别吉利,拿它当话题,就算笑话不怎么好笑,就权当是祝老师升官晋爵的好兆头。人都喜欢听奉承话,不管什么事,总得有人夸好才开心。这天有个人请客看戏,可这戏演得特别普通,没一个人真心夸好。到了晚上戏散场后,主人跟客人闲聊,就问:‘今天这戏怎么样?’客人没办法,只能挤个笑脸说:‘演得挺好。’主人又追问:‘到底哪几出演得好啊?’这下客人被问住了,想了半天,只好说:‘就那跳加官的演得好。’”众人听了都忍不住笑了。兰言说:“这就跟请人看文章似的,那人不夸文章写得好,只说字写得好,其实俩事儿是一个意思——都是没法真心夸赞,只能找个无关紧要的由头应付应付。”
接着,玉英抽取酒令签,抽到“鸟名叠韵”(酒令规则,需说出鸟名,且句子中要有叠韵词),便说道:“商羊(一种传说中的鸟)。引用刘向《说苑》里的‘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这句话里的‘之皮’是叠韵词,我敬融春姐姐一杯。”
左融春抽到“官名双声”(酒令规则,需说出官名,且句子中要有双声词),便问若花:“若花姐姐,这个官名该用古代的名称,还是用现在的名称呢?”
若花说:“依我看啊,不管是古名还是现名,总得通俗易懂、雅俗都能明白,才有意思。就像花鸟这类事物,照着古书说,别名特别多,要是说出来让人听不懂,还得额外解释半天,倒不如说个直白的,这不省了很多口舌嘛。”融春连连点头,随后说道:“士师(古代官职,负责司法)。引用桓宽《盐铁论》里的‘有司思师望之计’。这句话里的‘司思’既是双声词,又是叠韵词,‘思师’也是叠韵词,我敬紫琼姐姐两杯,还得说个笑话,在场所有人也各饮两杯。”
燕紫琼对紫芝说:“紫芝妹妹,你替我说个笑话吧,我多喝两杯,怎么样?”紫芝说:“姐姐放心,我肯定帮你。”绿云插话说:“紫芝妹妹平时说大书(一种民间说书形式,类似评书)最棒,还会唱宝儿教的小曲儿,紫琼姐姐都多喝两杯了,不如让她给咱们说段大书?”紫芝说:“要是在场所有人都愿意喝两杯,我就说段大书。”众人都附和道:“这主意太好了,我们就喝两杯!”丫鬟随即给众人斟好了酒。
接着,紫芝拿出一块醒木,说:“我会说的大书不少,现在先给大家说段‘子路从而后’到‘见其二子焉’的内容。”说着就把醒木往桌上一拍,道:“各位安静,听我先把这段书的两句提纲念出来——遇穷时师生错赂,情殷处父子留宾。”又拍了下醒木,念起开场词:“只为跟着老师想救济世人,没成想反倒在农家过夜。半辈子忙忙碌碌走天下,到这儿才算都放下。主人用鸡肉米饭热情招待,主客间情谊实在难得。在山里的这晚别感叹,老师和弟子分开要熬过漫漫长夜。”
再拍醒木,紫芝开始说书:“话说子路在楚、蔡一带,被长沮、桀溺数落了一顿,心里闷闷不乐。他慢慢往前走,看见路边有人耕田、有人锄草,有老人也有年轻人,这触动了他想救济世人的心思,脚步就慢了下来,等抬头一看,已经见不到孔子的车了。正慌张的时候,路边走来一位老者:头戴范阳毡帽,身穿蓝布道袍,手里拄着拐杖,拐杖上还挂着锄草的工具。子路就问:‘老人家,您见过我的老师吗?’那老者盯着子路上下看了看,说:‘客人,我看你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连芝麻和绿豆都分不清,谁是你老师啊!’老者说完,把拐杖插在一边,拿起锄草工具,自己去锄草了。”
紫芝又拍了下醒木,接着说:“各位!大凡遇到年纪大、有德行的人,都该敬重。就像信陵君为侯生拉马车,张子房为圯上老人捡鞋子,后来他们都成就了辅佐君王、成就霸业的大事业。子路毕竟是孔子门下的优秀弟子,很有见识,听了老者的话,就拱手躬身站在一旁。老者锄完草,对路子说:‘客人,你看天要黑了,我家离这不远,不如来住一晚?’子路说:‘怎好打扰您!’于是老者走在前面,子路跟在后面,直接到了老者家门口。老者把子路让进堂屋,随后杀了鸡、煮了饭,还叫出两个儿子,兄弟俩按长幼顺序,有礼貌地见过子路。唉!可怜子路半辈子在外奔波,常受别人怠慢,今天虽然饭菜不算丰盛,但老者一家特别殷勤,礼数也周全,子路忍不住吃饱后,就盖着被子睡下了。正如诗里说的:‘山林惟识天伦乐,廓庙空怀济世忧。’至于那老者到底叫什么?孔子最后见没见到子路?等下回再讲。”众人听完都齐声夸“好”,接着把酒喝了。
之后燕紫琼抽到“虫名叠韵”的酒令签,问负责酒令的若花:“就像之前‘士师’那样,句子里直接包含本题名称,算不算数呀?”若花说:“两个字连用倒也可以,但喝酒时只能算本题双声的酒,不能额外给所有人敬酒。”兰芝担心道:“要是用了本题就没全场的酒,那多没意思?”若花解释:“要是句子里既有本题双声,又有别的双声,原本该给所有人敬酒;但因为有本题在内,得区分开,不然没人愿意想新奇句子,反而喝不到多少酒。不过说到底,规则是这样,要是接令的人愿意替主人敬酒,或者说笑话、行小令,所有人还是能再喝一杯,没那么死板,也能灵活凑酒兴。”
燕紫琼喝完酒后,说:“蟢子(一种蜘蛛,俗称喜子)。引用刘勰《新论》里的‘野人昼见蟢子者’。这是本题叠韵,我敬凤翾姐姐一杯。”玉芝问:“姐姐,乡下人见到蟢子会怎么样呀?”紫琼刚要回答,田凤翾就接话:“下句是‘以为有喜乐之瑞’,就是说乡下人觉得见到蟢子是有喜事的兆头。”玉芝说:“怪不得现在人见了蟢子也这么想,大概当初给这虫子起名就是这个意思。这虫子在《诗经》《尔雅》里叫什么呀?”凤翾说:“《毛诗》里的‘蟏蛸有户’,说的就是它。相传以前有对母子分开很久,母亲正想儿子时,看见蟏蛸垂着丝落在自己身上,就高兴地说:‘难道我儿子要回来了?’后来儿子真的回来了,所以这虫子也叫‘喜子’。”玉芝开玩笑:“既然有‘喜子’,那有‘喜母’吗?”凤翾说:“听说这虫子也叫‘喜母’,跟‘喜子’意思一样。”玉芝说:“那还好,要是只有‘喜子’没有‘喜母’,未免对不住父母了。”
随后田凤翾抽到“药名双声”的签,说:“豨莶(一种草药)。引用王符《潜夫论》里的‘西方之众有逐豨者’。‘之众’是双声,我敬熙春姐姐一杯。”
廖熙春抽完签,高声念道:“水族叠韵。”春辉说:“水族里像鳙鱼、鳐鱼、鲦鱼、银鱼这些,名字都是双声,要是这么算就太宽松了。依我看,说鱼名的时候,必须避开‘鱼’字,才不算重复偷懒。”熙春说:“既然不能带‘鱼’字,那只能用传说中驼石碑的神兽来应对了:赑屃(传说中龙的九子之一,形似龟,常用来驼石碑)。引用左思《吴都赋》里的‘巨鳌赑屃,首冠灵山’。”
“本题叠韵,敬琼芝姐姐一杯。”紫芝打趣道:“好好地行酒令,怎么忽然把祝大姐夫(“琼芝”谐音“穷之”,紫芝故意曲解逗乐)请出来了?”题花笑着回应:“你去问问他,他夫人还会说大书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