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诗会争锋,吐槽夺魁(1/2)
拜访蔡邕府后的几日,刘辟那张“吐槽诗”竟在洛阳文人圈中不胫而走。虽被不少恪守传统的士人斥为“俚俗不堪”、“有辱斯文”,但其辛辣直白、切中时弊的风格,却也引得一部分厌烦了无病呻吟、虚浮辞藻的年轻士子私下传诵,甚至模仿其调调,创作些针砭时弊的“新体诗”。刘辟无意间,竟成了洛阳诗坛一股小小的“泥石流”。
这日,卢植再次派人送来请柬,却是当朝大儒、位列九卿的杨彪在其府邸举办一场赏荷诗会,受邀者皆是洛阳有头有脸的文士名流,蔡邕亦在列。卢植特意嘱咐,可带刘备与刘辟同往,见见世面。
“杨彪?他儿子是不是叫杨修?那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哥们儿?”刘辟捏着请柬,眼睛放光,“诗会?那不是我的主场吗?吐槽能量,准备收割!”
【叮!对历史名人杨修产生关联想象并期待诗会,能量+3!】
【当前能量:1936\/100!】
刘备却有些犹豫:“杨公府上,皆是清流高士,贤弟你若再如蔡府那般……恐惹人非议。”
“大哥放心!”刘辟拍着胸脯,“这次我走高冷路线,不,是走‘内涵吐槽’路线!保证句句有典故,字字带机锋,让他们挑不出毛病,还能憋出内伤!”
【叮!立下“内涵吐槽”的Fg,能量+2!】
【当前能量:1938\/100!】
关羽淡淡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贤弟若能以文会友,亦是美事。”张飞则嚷嚷:“俺就不去了,听着那些之乎者也脑仁疼!”
于是,刘备带着刘辟,与卢植、蔡邕一同前往杨府。杨彪府邸气象又自不同,亭台楼阁,曲水流觞,极尽风雅。荷塘之畔,早已聚集了数十位文士,个个宽袍博带,羽扇纶巾,谈笑风生。见到卢植、蔡邕到来,众人纷纷起身见礼,气氛融洽。刘备作为卢植学生兼“知名宗亲”,也得了不少关注。而刘辟这个“吐槽妙人”,更是吸引了许多或好奇、或审视、或不屑的目光。
诗会伊始,自然是惯例的饮酒赏荷,寒暄客套。随后,便有人提议以“夏荷”为题,限韵赋诗,以助雅兴。众人纷纷叫好,各自沉吟起来。
很快,便有才思敏捷者率先吟诵,词藻华丽,意境优美,引来一片赞誉。接着又有数人相继献诗,或咏荷之清姿,或赞荷之品格,或借荷抒怀,虽不乏佳句,但总体未脱传统窠臼。
刘辟听得昏昏欲睡,心里吐槽:“怎么全是这套路?荷花表示很忙,既要象征高洁,又要寄托相思,还得承担你们的仕途感慨……能不能来点新意?”
【叮!吐槽诗会题材陈旧,能量+4!】
【当前能量:1942\/100!】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士子起身,他容貌俊雅,眼神中带着几分聪慧与傲气,朗声道:“晚辈弘农杨修,有一拙作,请诸位前辈斧正。”正是杨彪之子杨修。
只见他踱步池边,略一思索,便开口吟道:“荷绽清波映日红,蜓立尖角自从容。污泥不染真君子,暗香浮动满庭中。莫道夏炎无冷趣,心静自然凉意生。且看鱼戏莲叶下,犹胜朱门斗侈风。”
诗成,满座皆惊。此诗不仅描绘了荷塘景致,更由“心静自然凉”引申出对“朱门斗侈”的暗讽,立意顿时高了一层,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
“好!德祖(杨修字)此诗,情景交融,立意高远,后生可畏!”杨彪抚须微笑,面露得色。众人也纷纷附和称赞。
蔡邕对卢植低声道:“杨德祖才思敏捷,确非常人。”
刘辟也点了点头:“嗯,这小子是有两把刷子,比前面那些强点。就是最后那句‘犹胜朱门斗侈风’,有点刻意,像是为了拔高而拔高,略显刻意。”
【叮!客观评价杨修诗作,指出其微妙不足,能量+5!】
【当前能量:1947\/100!】
杨修听到众人称赞,尤其见蔡邕、卢植这等大儒也微微颔首,脸上傲色更浓,目光扫视全场,颇有几分睥睨之意。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正在偷偷剥莲子的刘辟身上,嘴角微撇,忽然开口道:“久闻刘辟先生言语机锋,别具一格,日前那首‘洛阳城,真热闹’更是传遍坊间。今日盛会,先生何不也赋诗一首,让我等开开眼界?”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刘辟身上。有期待,有好奇,更多的则是等着看笑话的戏谑。谁都知道刘辟那“诗”上不得台面,杨修此举,分明是想让刘辟在众多名士面前出丑。
刘备心中一紧,暗叫不好。卢植、蔡邕也微微皱眉。
刘辟却不慌不忙地把莲子扔进嘴里,拍拍手站起来,笑嘻嘻地对杨修拱拱手:“杨公子有命,小子岂敢不从?只是小子读书少,不会那些文绉绉的调调,就会瞎说大实话。要是污了诸位尊耳,还请多多包涵。”
杨修轻笑一声,带着几分优越感:“无妨,但说无妨,我等皆愿闻高论。”
刘辟清了清嗓子,走到荷塘边,看着满塘荷花,又看了看在场这些衣冠楚楚的名士,忽然咧嘴一笑,开口吟道:
“大千世界荷花塘,啥样泥鳅都往里蹚。
有的花开红艳艳,专等贵人夸漂亮。
有的藏在水底下,浑身是泥不声张。
水面上,蜻蜓蝴蝶争着舞,
好像它们最风光。
谁知道,塘底下,王八螃蟹正掐架,
搅和得一池浑汤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