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刺杀狗皇帝后,我们灵魂互换了! > 第53章 袁安仁

第53章 袁安仁(1/2)

目录

百姓们的反应各不相同。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明显被吓到了。

但无论如何,再没有人敢公开质疑这位女馆长的权威了。

望台上,王、李两位官员全程目睹了这一切,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真是慕妃娘娘?”王官员擦了擦额头的汗,声音有些发抖。

李官员喃喃道:“那气势,那手段,简直有陛下的影子啊。”

他们回想起自己最初对尉迟澈的轻视,不禁后怕。幸好没有表现出来,否则下场恐怕不会比那个书生好多少。

“看来陛下让娘娘担任此职,绝非一时兴起啊。”王官员低声道,语气中已满是敬畏。

“往后咱们可得更加尽心办事才是。”李官员连连点头。

一般,继续指挥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引导百姓入馆参观。

但经过这一出,所有人的态度都明显变得更加恭敬了。

百姓排队更加有序,甚至说话都小声了许多。

博物馆的运营逐渐步入正轨。

尉迟澈巡视各个展厅,为参观者讲解展品的来历和价值。

“这幅《西山行旅图》乃是前朝大家李唐的真迹,钱友仁以低价强购而来,原主人家破人亡。”尉迟指着一幅山水画,声音中带着明显的谴责。

围观百姓无不愤慨:“贪官可恶!”“幸好陛下圣明,抄了这等蛀虫的家!”

闭馆时分,百姓们陆续离去,许多人离开前还特意向尉迟澈行礼告别。

王、李二位官员上前汇报今日情况:“馆长大人,今日共计接待参观者九千八百余人,整体秩序良好。”

尉迟澈点头:“明日照常开馆。今日之事,撰写详细报告呈交给陛下。”

“是!”二人恭敬应声,再无半点怠慢。

回宫的路上,尉迟澈坐在轿中,望着窗外渐落的夕阳,心中思绪万千。

今日之事,必会迅速传遍京城。

不知朝中那些老臣会作何反应?也不知那个占了他身体的慕朝歌,会如何看待他的处理方式?

但他并不后悔。

既然身处这个位置,就必须树立足够的权威,否则后续的改革将寸步难行。

只是,那丫头会不会觉得他太过狠辣了?

尉迟澈揉了揉太阳穴,忽然觉得这个身份,比他做皇帝时还要累人。

至少当皇帝时,没人敢公然质疑他。

想到这里,他嘴角不由泛起一丝苦笑。

这身体互换的闹剧,不知还要持续多久。而他和慕朝歌之间的关系,似乎也在这种奇特的相处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轿子缓缓驶入宫门,尉迟澈深吸一口气,收拾心情准备面对宫中的一切。

无论前路如何,今日这一仗,他赢了。

这就够了。

……

新建的博物馆对面有座小阁楼,平日里少有人来。

这日却有个身着鹅黄衣裙的姑娘倚在窗边,目不转睛地望着博物馆门前熙熙攘攘的人群。

正是兵部尚书凌大人的嫡女凌胭。

她亲眼目睹了在博物馆门前,“慕妃”尉迟澈是如何舌战书生,树立威信的。

凌胭听得心潮澎湃,不觉攥紧了手中的帕子。

“好一个慕妃!”凌胭低声赞叹,眼中闪着光。

等人群散去,凌胭匆匆下楼,直奔兵部尚书府。

她一进府门便问管家:“父亲可在书房?”

“老爷刚回来不久,正在书房歇息。”管家躬身回答。

凌胭顾不上换下外出的衣裳,径直走向书房。

听到里面传来一声“进来”,才推门而入。

凌尚书正坐在太师椅上品茶,见女儿满脸通红地进来,不由笑道:“胭儿这是从哪里回来,怎么急成这样?”

“父亲,女儿刚才去看了慕妃娘娘就任博物馆馆长的典礼。”凌胭站在父亲面前,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娘娘面对那些迂腐书生的质疑,应对自如,实在令人敬佩。”

凌尚书点点头:“慕妃娘娘确实不凡。陛下近来多有改革之举,任命妃子为博物馆馆长,也是破格之举。”

“父亲,”凌胭忽然跪下,“女儿也想效仿慕妃,入朝为官,为朝廷效力。”

凌尚书手中的茶杯一顿,眉头微皱:“胭儿,为父知道你聪慧,自幼读诗书通经史,甚至兵法等男子才学的典籍你也有所涉猎。但官场之路艰难,为父不愿你涉险。”

“父亲常说女儿才智不输男儿,为何不给女儿一个机会?”凌胭抬头,目光坚定,“陛下扳倒户部那些贪官时,不也是历经艰难吗?为何女儿就不能尝试?”

凌尚书长叹一声:“你可知朝中上下,至今没有女子为官的先例?即便是慕妃,也只是担任博物馆馆长这一个不怎么涉足朝政的职务。”

“正因没有先例,女儿才更应尝试。”凌胭语气坚决,“父亲教导女儿,凌家儿女当有担当。如今国事繁多,朝廷正值用人之际,女儿愿为父亲分忧,为朝廷效力。”

父女二人争执许久,书房内的烛火摇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最终,凌尚书看着女儿倔强的面庞,长叹一声:“为父可以给你一个机会。但只许一年时间,若一年内你无法在朝中立足,便回家来,安心嫁人。”

凌胭眼中顿时涌出喜悦的泪水:“谢父亲!”

“别高兴太早了,”凌尚书神色严肃,“朝堂之上,你必须保持中立,不可结党营私。这是为父对你唯一的要求。”

凌胭郑重叩首:“女儿谨记父亲教诲。”

与此同时,长春殿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尉迟澈坐在案前,一本本批阅奏折,眉头紧锁。

而慕朝歌则悠闲地躺在软榻上,捧着一本紫竹公子新出的话本小说看得津津有味。

“陛下,翰林院侍讲姚庆临求见。”太监福德全在门外通报。

慕朝歌正看到精彩处,头也不抬:“让他在外等候,朕处理完手头的政事便传他。”

门外的姚庆临听得真切,心中不禁感叹:陛下励精图治,真是令人感动啊。

实际上,慕朝歌赶紧起身,与尉迟澈交换位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