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苏白雨中急训私兵!(2/2)
刘铁匠和他两个徒弟都愣住了,面面相觑。
这法子闻所未闻。
“大人……这……”
刘铁匠有些迟疑。
“照做。”
苏白没有解释,只是淡淡吩咐。
刘铁匠看着苏白那平静却不容置疑的眼神,一咬牙,对徒弟吼道。
“还愣着干什么!去找萤石粉!称半钱!快!”
工棚里再次忙碌起来。
苏白退到一旁,看着刘铁匠亲自小心翼翼地将那一点萤石粉投入通红的坩埚,然后用长钳剧烈搅拌着滚沸的铁水。
这一次,铁水的颜色似乎比之前更加明亮纯粹了一些。
当新的铁水被倒入早已准备好的砂模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紧紧盯在上面。
等待冷却的时间,变得格外漫长。
只有炉火的呼呼声和棚外淅沥的雨声。
终于,刘铁匠用颤抖的手钳起那块刚刚成型、尚且暗红的簧片毛坯,进行最后一次淬火。
“嗤——”
白汽猛烈蒸腾。
待汽雾散去,刘铁匠将那冷却的簧片凑到眼前,仔细查看。
他的呼吸陡然粗重起来,眼睛瞪得溜圆。
旁边的徒弟也凑上来看,忍不住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呼。
那簧片依旧粗糙,需要后续打磨加工,但质地肉眼可见地均匀了许多,再无之前那种明显的杂质和气孔!
“成……成了?!”
刘铁匠猛地抬起头,看向苏白,脸上充满了难以置信的狂喜和敬畏。
“大人!您……您真是神了!这法子……这法子……”
苏白脸上并无得色,只是微微颔首。
“既成了,就按这个法子继续试。记住火候和分量,记录下来。”
“是!是!小的明白!小的明白!”
刘铁匠激动得语无伦次,捧着那块簧片如同捧着绝世珍宝。
苏白不再多言,转身走出工棚。
李十七紧随其后,看向苏白的背影,眼神深处掠过极难察觉的震动。
……
几乎在同一时刻。
应天府,宰相府邸深处。
一间门窗紧闭的书房内,却温暖如春,熏香袅袅。
胡惟庸并未卧病在床,而是穿着一身宽松的常服,坐在一张花梨木大案后,手里把玩着一对光滑的玉胆。
他面色红润,眼神锐利,看不出半分病容。
一个穿着管家服饰、面容精干的中年男子垂手立在下方,正低声禀报。
“桃花县那边传来的最新消息,苏白动用县库大量现银,疑似秘密采购驮马。”
“同时大规模征召铁匠、木匠,甚至窑工,似乎在赶制什么东西。锦衣卫的人活动频繁,由李十七带队,还在勘察县城周边的山地。”
胡惟庸听着,玉胆在掌心转动的声音细微而规律。
“陛下呢?”他声音平淡地问。
“陛下与皇后、太子依旧住在县衙内院,深居简出,并未有其他举动。”
胡惟庸嘴角勾起若有若无的冷笑。
“咱们这位陛下,倒是沉得住气。”
“躲在那个小县城里,看着一个七品县令上蹿下跳……”
他顿了顿,玉胆停止转动。
“陈宁……还没有消息?”
管家头垂得更低。
“没有,连同我们派去的人,以及……东宫那边意外掺和进去的几个,都如同石沉大海。”
“桃花县西边那片山,前几日似乎有过异常的雷鸣动静,但雨后痕迹难寻,无法确认。”
胡惟庸的眼神阴鸷了几分,手指无意识地收紧,玉胆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苏白……李善长当年倒是提过这个后生,说是有些歪才,但性子散漫,不堪大用。”
“如今看来,咱们这位老丞相,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他沉吟片刻,缓缓道。
“陛下把他推出来,是想用这把刀来搅局,还是……另有所图?”
管家不敢接话,只是屏息静立。
“继续盯紧。”
胡惟庸最终吩咐道。
“尤其是那个苏白,他到底在造什么,练什么兵,我要知道得一清二楚。”
“相爷,是否需要……”
管家做了个隐秘的手势。
“不必。”
胡惟庸摆摆手,眼神深邃。
“现在动手,太蠢。陛下正等着抓把柄呢。”
他拿起案上一份关于北疆军务的文书,漫不经心地扫了一眼,又丢回桌上。
“让他们闹。闹得越大,破绽才越多。”
“咱们……静观其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