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昌盛行强占民田?(2/2)
“重点是两个方向,一,查清昌盛行与地方官府的具体利益输送,拿到实证。二,摸清那几家钱庄与勋贵之间的资金往来,看看还有哪些人牵扯其中。”
“记住,要外松内紧,不要惊动他们。”
“是!”
周虎领命,又补充一事。
“大人,还有一事。江西道御史回报,南昌知府对于昌盛行之事,态度暧昧,多次调解都是敷衍了事,有所顾忌。”
苏白冷笑一声。
“意料之中。”
他对周虎下达指令。
“传话给江西道,让他不必在知府身上浪费太多时间,集中力量查昌盛行本身的不法证据,以及其与
“只要
处理完这些,苏白将注意力转回都察院的日常事务。
他仔细审阅各道御史报回的巡查文书。
对新推行的考评方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
对反映的吏治亮点或弊端,也分别做出批示。
他发现,新政推行后,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地方官员更加注重实务。
一些州县开始主动清理积案,修缮水利,招抚流亡。
但也有些地方,出现了新的形式主义。
比如为了应付考评,虚报垦荒数字,或者将精力集中在容易出政绩的面子工程上。
针对这些新情况,苏白再次召集属官商讨。
决定在考评中增加回头看机制,对已上报的政绩进行抽样复查。
并加大对数据造假行为的惩处力度。
同时,他也强调,考评不仅要看结果,也要关注过程和社会评价,引导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这些举措,使得都察院的新政在磕磕绊绊中不断向前推进。
苏白很清楚,改革非一日之功,吏治的澄清更是一个漫长而反复的过程。
但他有信心,只要方向正确,步伐稳健,总能一点点改变这腐朽的官场积习。
苏白对昌盛行的调查并未大张旗鼓。
他深知此类牵扯宫内与地方势力的案件,贸然行动极易打草惊蛇。
他一方面让周虎继续暗中搜集更确凿的证据。
另一方面,则将主要精力放在巩固都察院新政的成果上。
他亲自撰文,将北直隶、浙江试点及新近铺开地区的经验教训汇总。
写成了一份条理清晰的陈都察院巡查考评事疏。
详细阐述了新法的初衷、具体措施、已见成效及面临挑战。
并附上了修订后的规程草案。
这份奏疏他并未急于呈上,而是先送至东宫,请太子朱标过目。
朱标仔细阅读后,召见了苏白,赞叹道。
“苏兄此疏,数据详实,论理透彻,于吏治民生大有裨益。孤览之,思路清晰明了。当尽快呈送父皇御览。”
苏白拱手道。
“殿下谬赞,此乃都察院上下同心之果,臣不敢居功。只是新法推行,触及旧例,难免引来非议。”
“臣将此疏先呈殿下,亦是希望能得殿下指点,查漏补缺,以期更加完善。”
朱标点点头。
“苏兄考虑周详,孤观此疏,已颇为完备。孤会在合适时机,向父皇进言,陈明新法之利。”
他顿了顿,略带忧色道。
“只是,近日孤听闻,朝中有些老成持重者,对新法考评过于量化、恐失敦厚之风颇有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