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雪月大明 > 第7章 铨试风波

第7章 铨试风波(2/2)

目录

赵五闻言,悚然一惊。

员外郎继续道:“有人欲陷害于你,将一份刻意写得悖谬荒唐的判文与你的考卷对调。幸得吏部掌固发觉朱卷编号有异,及时禀报,方才避免一桩冤案。”

“可知是何人所为?”赵五心念电转,已隐隐有所猜测。

“线索指向一位姓郑的进士,似乎与京兆郑氏有关联。然此事牵涉甚广,吏部为保全颜面,恐不会深究。”员外郎叹息一声,“召你前来,是觉你乃可造之材,特此提醒。京城水深,日后为官,需步步谨慎。”

赵五深深一揖:“多谢员外郎保全之恩,学生谨记教诲!”

他立刻明白,这定是郑三郎家族势力在京城运作的结果。他们不敢在省试中明目张胆,却在吏部铨选这最后一关使出了阴招。若非机缘巧合,自己恐已蒙受不白之冤,不仅仕途尽毁,甚至会遭杀身之祸。

风波看似平息,但赵五的警惕性已提到最高。然而,福祸相倚,此事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转机。数日后,一位身着从六品官服的中年官员来访,自称是秘书丞。

“赵县尉,”秘书丞态度颇为客气,“苗侍郎览君判文,深觉条理明辨,有经世之才。特命下官前来,询问县尉可愿在赴任前,暂摄秘书省校书郎一职,参与整理编纂典籍?此乃临时差遣,不误你冯翊县尉之职。”

赵五心中一震。苗侍郎?莫非是那位以“性谦柔”、掌选事闻名的苗晋卿?秘书省校书郎虽品阶不高,却是清要之职,非才学出众者不授,张九龄、王维等皆曾由此职起步。这无疑是苗晋卿对他的一种赏识和额外历练。

赵五略作思忖,便应承下来:“承蒙苗侍郎厚爱,下官愿效绵薄之力。”

于是,赵五并未立即离京赴任,而是每日到秘书省报到。校书郎的工作主要是雠校典籍,需广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态度。赵五凭借超越时代的视野和扎实的书法功底,很快胜任,并对唐代的文献保存有了更深理解。

更重要的是,在秘书省,他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朝廷官员和文坛名流,悄然拓展着人脉。一日,他在整理旧档时,竟偶然发现了几页疑似王维早期的诗稿残页,笔迹清秀,意境已显空灵。这让他对这位盛唐诗人有了更真切的感触。

傍晚时分,赵五走出皇城,夕阳将朱雀大街染成金色。他收到柳别驾托人带来的口信,言及柳小姐不日将随母抵达长安。同时,口信也隐晦提醒,郑氏一族在京势力盘根错节,冯翊县虽在同州,亦需谨防小人。

赵五望着恢弘的长安城,心中澄澈。铨试的险恶风波让他深知,未来的官场之路绝非坦途。然而,手握县尉的实职,兼有秘书省的清誉,更有柳别驾的暗中扶持,他已不再是那个初入长安、无依无靠的寒门学子。

他将在长安短暂停留,等待与柳小姐的相见,也等待着一个更合适的时机,前往冯翊县,真正开始他赵明府(唐代对县令、县尉的尊称)的生涯。帝国的基层,将是他下一片挥毫泼墨的广阔天地。

(第七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