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雪月大明 > 第18章 曲江流觞

第18章 曲江流觞(2/2)

目录

但得民间仓廪实,何辞案牍伴星辉。”

诗作平白如话,没有华丽辞藻,却紧扣其亲身经历的漕运实务,流露出一种关切民生、勤于王事的务实姿态。尤其是后两句,将个人辛劳与百姓温饱相连,立意顿时高远。在满座皆咏风花雪月、抱负理想的诗文中,显得别具一格。

现场静默片刻,随即响起一阵由衷的赞叹之声。主位上的亲王微微颔首。一位身着紫袍、气度雍容的老者(后来赵五得知乃是一位致仕的宰相)抚须笑道:“好一个‘何辞案牍伴星辉’!赵县尉心系黎庶,脚踏实地,此乃真士子情怀也!”不少务实派的官员也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

这一关,赵五凭借其独特的经历和立意,算是稳稳度过。他感受到郑员外郎那边的气氛,似乎冷凝了几分。

诗酒环节过后,便是相对自由的交往时间。赵五主动离席,恭敬地拜会了那位出言赞赏的致仕宰相,谦逊地请教治国之道;又寻机与几位曾在吏部有一面之缘、且态度较为和善的郎官交谈,话题多围绕地方庶政与漕运利弊,言之有物,不卑不亢,给人留下了颇佳的印象。

正当他与一位兵部官员探讨边镇粮饷转运之时,一个温和的声音自身侧响起:“这位可是冯翊赵县尉?”

赵五回头,见一位身着浅绯色官袍、年约三旬、眉目疏朗的官员正含笑看着他。此人气度儒雅,目光清明,令人心生好感。旁边吏员低声提示:“这位是秘书省校书郎李大人。”

赵五连忙施礼:“下官赵五,见过李校书。”

李校书还礼,笑道:“赵县尉不必多礼。在下李泌,字长源。早闻县尉在冯翊革新漕运,卓有成效,今日又闻佳句,心甚向往,故冒昧前来结识。”

李泌!赵五心中一震。这可是唐代历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以神童之名闻于玄宗,后历经肃宗、代宗三朝,多次入朝为相,又多次归隐,深谙黄老之道,善于谋划,是位真正的帝王师、山中宰相。没想到竟在此相遇,且如此年轻!

两人寻了一处相对安静的角落坐下,从漕运谈及地方吏治,又从时局谈到古今兴衰。李泌思维敏捷,见解高超,往往一语中的。赵五则结合两世见识,谨慎应对,虽不敢卖弄,但偶尔提出的务实之策,亦让李泌眼中异彩连连。交谈虽短,却颇有惺惺相惜之意。临别时,李泌意味深长地道:“长安城大,水深浪急。赵县尉乃实干之才,望能持守本心,将来必有大用。若有闲暇,可来秘书省一叙。”

这番交谈,无疑为赵五此次曲江之宴添上了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宴会持续至日头西斜,方才渐渐散去。赵五走出喧闹的宴场,在杏园一株繁茂的花树下,见到了等候他的柳蓁蓁。她身着浅碧色襦裙,披着淡淡的晚霞,宛如画中人。

“我都听到了,”柳蓁蓁迎上前,眼中闪着光,“那首诗,很好。还有…李长源先生竟也与你交谈良久。”

赵五看着她,心中充满暖意,低声道:“若无小姐昔日提点,五焉有今日?这曲江盛宴,五虽勉力应对,然心中所念,仍是渭水之畔,与你共商漕务的那些日夜。”

柳蓁蓁脸颊微红,垂下眼帘,轻声道:“赵郎前程似锦,莫要说此儿女之语。”

“不,”赵五摇头,语气坚定,“蓁蓁,待此间事了,我必请柳公做主,三媒六聘,迎你过门。”

暮色渐合,曲江池上灯火次第亮起,映照着这对年轻人相互许定的身影。然而,他们都清楚,短暂的宁静之后,即将迎来更大的风雨。吏部的考绩、曲江宴上的亮相,已将他推向了更广阔的平台,也必将引来更复杂的关注与挑战。但此刻,彼此眼中的坚定,便是前行最大的力量。

(第十八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