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雪月大明 > 第38章 浊浪袭漕

第38章 浊浪袭漕(1/2)

目录

第三十八章浊浪袭漕

秋雨打湿长安城外的漕渠码头,赵五披着蓑衣立于栈桥尽头,脚下浑浊的河水裹挟着断木残帆奔涌而去。

三日前那场导致三百石漕粮沉没的事故现场仍一片狼藉,而比沉船更令他心寒的是——渭南仓的账目上竟凭空多出五百石新粮记录,恰好填补了亏损余量。

柳蓁蓁指尖划过账册上墨迹未干的篡改痕迹,轻声道:“做账的人,心急了。”

秋雨连绵,渭水暴涨。赵五站在漕渠入渭口的码头栈桥上,蓑衣下的官袍已被雨水浸透。三天前,这里发生了一起“意外”:一艘满载新粮的漕船在平稳河段突然船底破裂,三百石粮食顷刻沉入河底。事故发生后,都水监下属的渭南仓竟在第一时间补录了五百石新粮入库,账目上严丝合缝,仿佛沉没的粮食早已超额备好。

“绝非天灾。”赵五蹲下身,捻起一撮从沉船残骸缝隙中刮出的黑色黏土,目光冷峻。这种土质并非渭河本地所有,倒像是洛阳附近特有的胶泥。他想起慕容芷曾提及,永丰号在洛阳的货栈曾大量采购此类胶泥,据称用于“修补仓廪”。

(唐代漕运事故调查中,对沉船残留物的分析是判断人为破坏的关键手段,不同地区的土壤成分具有标识性。)

柳蓁蓁撑着油伞走来,将一本账册递到赵五面前,指尖点在一处墨色尤新的记录上:“郎君请看。渭南仓这五百石‘补录’,笔迹虽模仿旧册,但墨色深浅不一,运笔亦有迟疑。更蹊跷的是,按惯例,补录需有转运使批文及仓监督印,此处却只有一名主簿的签押。”她声音轻柔,却字字戳中要害,“做账的人,心急了。”

赵五合上账册,眼中寒光一闪。对手显然想利用事故快速平账,制造“损失已弥补”的假象,从而掩盖更深层的贪墨。这急切之举,反而露出了马脚。

“查!”赵五斩钉截铁,“一查渭南仓主簿近期的行踪及往来账目;二查沉船船主的背景,及其与永丰号有无关联;三查这批‘补录’新粮的实际去向!我要知道,这三百石粮食是真沉了,还是早已被调包!”

命令下达,各方力量迅速行动。慕容芷凭借其江湖人脉,很快从码头力夫口中得知,沉船船主曾于事发前夜与一名洛阳口音的男子在酒肆密谈。苏琬则通过其父在国子监的关系,调阅了渭南仓近年的账目副本,发现该主簿半年前曾收受一笔来自“洛阳郑氏商号”的巨款。而萨琳娜的父亲,那位粟特富商,也在一次酒后“无意”间向赵五透露,近期黑市上有批来历不明的陈粮正低价抛售,包装麻袋上的印记竟与官仓封条有几分相似!

线索如蛛网般蔓延,渐渐指向一个清晰的轮廓:郑氏余党勾结渭南仓内部人员,利用漕船事故做掩护,实施了一出“假沉船、真盗粮”的戏码,企图既侵吞官粮,又嫁祸于漕运新法。

然而,就在赵五准备收网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数出现了。

这日深夜,赵五在都水监衙署整理卷宗,一名蒙面黑衣人悄然潜入,将一封信笺放在案头,随即消失。信上没有署名,只有一行娟秀的字迹:“明日巳时,慈恩寺塔顶,事关漕运存亡,盼独往。”

赵五心中疑虑重重,但“漕运存亡”四字让他决定冒险一试。次日,他依约独往慈恩寺,登上大雁塔顶。风中,一位身着素色襦裙、以轻纱遮面的女子早已等候多时。她转过身,揭开面纱,竟是苏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