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雪月大明 > 第61章 山雨欲来

第61章 山雨欲来(1/2)

目录

第六十一章山雨欲来

潼关的清晨是在一阵急促的号角声中到来的。风雪虽歇,但寒意更甚,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绷感。

赵五几乎一夜未眠。帅府中王思礼的震怒、元载意味深长的话语、以及李辅国与张皇后这两个名字带来的不祥预感,如同鬼魅般在他脑中盘旋。他将赵江月裹得更紧了些,孩子似乎也感应到不安,睡得并不踏实。

天刚蒙蒙亮,元载便已起身。他换上了一身更显正式的青色官袍,面色沉静,看不出昨夜的情绪。他吩咐阿吉照顾好孩子,然后看了赵五一眼:“赵安,随我去永丰仓。”

赵五心中一凛,立刻应道:“是。”

再次踏上前往永丰仓的雪路,气氛却与昨日截然不同。元载坐在骡车中,闭目养神,一言不发。赵五跟在车旁,敏锐地察觉到,沿途的巡哨明显增多,且盘查更为严厉,见到元载的关防才肯放行。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弦在越绷越紧。

抵达永丰仓时,眼前的景象让赵五暗自吃惊。

仓场外围竟已被一队盔甲鲜明的潼关镇军接管,原本仓督麾下的那些差役一个个噤若寒蝉,缩在角落里。仓场大门洞开,里面传来阵阵呵斥和清点物资的嘈杂声。

王思礼麾下的一名偏将按刀立于仓场正中的空地上,面色冷峻。见到元载到来,那偏将只是抱拳一礼,语气生硬:“元郎中,奉王帅令,清点仓廪存粮军械,还请郎中行个方便,调阅账册,配合核查。”

元载面色不变,微微颔首:“军情紧急,自当配合。赵安,你去仓曹处,将甲字仓、丙字仓近三个月的出入库账册全部取来。”他特意点了两个存放军粮和重要军资的仓廪。

赵五心领神会,知道这是要借他昨日展现的“算学之才”来应对眼前的局面。他躬身应下,快步走向仓曹公廨。

仓曹参军此刻已是满头大汗,见到赵五如同见到救星,也顾不得他身份低微,连忙将几大摞账册搬出来,哭丧着脸:“都在这里了…元郎中可要救救下官啊,王帅的人这架势…”

赵五没空理会他的哀嚎,迅速抱起那沉重的账册,返回场中。

元载已命人搬来一张矮几,就设在寒风凛冽的空场上。那偏将和几名军中文吏虎视眈眈地站在一旁。

“开始吧。”元载对赵五示意了一下,自己则在一旁坐下,捧起一杯热茶,看似气定神闲。

赵五深吸一口气,在矮几后跪坐下来,摊开账册。冰冷的手指触碰到粗糙的纸页,他却强迫自己进入一种绝对专注的状态。他知道,这已不仅仅是对他能力的考验,更可能是一场风暴的开端。王思礼突然派人来查仓,绝非仅仅因为昨日账目的小纰漏,恐怕与那封来自长安的紧急调兵旨意息息相关!查仓是假,借题发挥、拖延甚至抗旨才是真!而元载将他推上前台,既是利用,也是进一步的试探和捆绑。

他摒弃所有杂念,目光如电,飞速地浏览着账目。算盘就在手边,但他几乎未曾拨动,所有复杂的计算都在脑中瞬间完成。他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四柱勾稽,而是将不同仓廪、不同时间段的出入记录进行交叉比对,寻找任何可能存在的矛盾、延迟或异常流向。

“甲字仓,新收江淮漕粮五万石,入库记录为腊月初七…”他一边快速低语,一边手指在另一册上划过,“…同期丙字仓拨付潼关军粮三万石,出库记录为腊月初九…嗯?为何转运记录显示,腊月初十,有舟船二十艘自永丰仓往东去?往东非潼关方向…”

那偏将目光一凝:“往东?去了何处?”

赵五迅速翻找运单存根,片刻后抬头,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锐利:“回将军,运单记录模糊,只标注‘调拨陕州’,但无具体接收军府番号。且…押运官签章潦草,难以辨认。”

偏将脸色顿时阴沉下来。陕州?那里已是叛军活动区域,至少是双方拉锯之地!军粮往那里运?

“继续查!”偏将喝道。

赵五手指不停,语速更快:“丙字仓,腊月十五,出库箭矢八千支,账记拨付潼关右军。然…右军同日领用记录仅为三千支。差额五千支…下落不明。”

“同日,甲字仓有‘折耗’报备粟米三百石,理由为‘仓漏霉变’。但…同期天气记录为连续晴冷,并无雨雪,何来仓漏?且三百石霉变粮,按例需呈报残骸查验,记录缺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