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血书惊风雨(2/2)
“…如此说来,元载等人之罪,确凿无疑!”颜真卿听完,一掌击在石桌上,眼中寒光凛冽,“然如今陛下深居内宫,颇信重李辅国,崔器为其爪牙,把持御史台。若贸然上奏,恐打草惊蛇,反遭其害…”
他沉吟片刻,目光锐利地看向赵五:“你于笔迹鉴定,确有独到之处。你方才观我亭外字幅,所言不虚。近日军务倥偬,心绪不宁,笔意确有滞涩。”他竟坦然承认了赵五之前的点评,显是已将其视为可论艺之人。
“颜公忧国忧民,字为心画,晚生妄言,惭愧。”赵五连忙道。
“无妨。”颜真卿摆摆手,神色凝重,“当务之急,是需找到更多、更直接的证据,尤其是李辅国、元载通敌之证!永丰仓账目虽疑点重重,然其必已做了手脚,难以作为定案铁证。苏公血书虽烈,然…恐被斥为孤证乃至攀诬。”他思路清晰,直指核心难点。
赵五心中焦急:“难道…就奈何不了他们了吗?”
“非也。”颜真卿眼中闪过决断之色,“元载逼迫你模仿北海(李邕)笔迹,此乃一步臭棋!北海书法,天下公认,岂是轻易可仿?其府中必有北海真迹甚多。若能找到元载暗中搜集、甚至篡改北海手书以为己用的证据,便可反证其心术不正,构陷忠良!此为一。”
他顿了顿,继续道:“其二,李辅国、元载与叛军勾结,必有财物往来之密道。漕运为其命脉,潼关为其咽喉。同州虽小,然毗邻潼关,更处漕渠要冲。或可…从其粮秣军资异常调动中,找到蛛丝马迹!”
他看向赵五:“赵五,你既精于算学,又通漕务,更曾亲历永丰仓案,此事…或需你助我一臂之力!”
赵五心中大喜,立刻躬身:“但凭颜公差遣!晚生万死不辞!”
“好!”颜真卿颔首,“你暂且留在州衙,对外便称是本官新聘的书吏,负责整理文书档案。你需尽快从同州过往漕运文书、军资调拨记录中,查找与永丰仓、元载及可疑商号往来之异常。此事需秘密进行,绝不可泄露半分!”
“晚生明白!”
颜真卿沉吟片刻,又道:“至于北海(李邕)之事…本官会修书一封,你设法送往洛阳…交予一人。”他提笔迅速写下一封短信,用火漆封好,递给赵五,“洛阳白马寺旁,有一‘翰墨斋’,店主姓张,乃北海故旧,可信。你需亲往,将此信交予他,他自知该如何行事。”
赵五接过信,心中凛然。颜真卿果然已有谋划,甚至动用了在洛阳的人脉!此行必然危险,但亦是突破口!
“晚生即刻便去!”
“且慢!”颜真卿叫住他,从腰间解下一块铜符,“持此符,可通行同州各驿,调用快马。务必谨慎,速去速回!”
“是!”赵五收起铜符和信,躬身告退。
走出仰贤亭,冷风一吹,赵五才发觉自己内衣已被冷汗湿透。然而,心中却燃起熊熊火焰。终于…终于找到了可靠的盟友,看到了反击的希望!
他不敢耽搁,依颜真卿安排,领了书吏身份,便以核查旧档为名,钻入州衙档案库房,开始疯狂翻阅同州近年的漕运、军资文书。他必须尽快找到线索!
同时,他心中已开始谋划前往洛阳的路线。洛阳如今虽为叛军所占,局势混乱,但或许…正是这种混乱,才能浑水摸鱼,找到那一线生机!
然而,他并不知道,就在他于同州档案库中埋头苦寻之际,潼关方向,一骑快马正带着崔器的密令,飞驰入京,直扑李辅国府邸。
(第七十七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