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雪月大明 > 第252章 众请立储

第252章 众请立储(1/1)

目录

第二百五十二章众请立储

西苑偏殿的烛火晃着人影,赵正望着少帝稚嫩却坚定的脸,又看向太后眼中的恳切,沉默良久才躬身:“太后与陛下的心意,臣心领了。只是立世子关乎社稷传承,非臣一人能定,需问百官之意,更需看百姓之心。”

这话并非推脱——自任摄政王以来,他始终谨记“为苍生而非为权位”,如今骤然提及立储,若贸然应下,恐落人口实,说他早有篡唐之心。

太后却似早有准备,抬手示意内侍捧来一卷万民书:“这是长安、洛阳、恒州三地百姓联名所书,还有百官的奏折,都恳请摄政王立世子,以安天下人心。老身与陛下,不过是顺了民心罢了。”

赵正接过万民书,泛黄的纸页上满是密密麻麻的签名,有农户的粗笔字迹,有士族的工整楷书,甚至还有吐蕃、回纥降众的异域文字。最末一行,是苏琬琬、慕容芷、柳萱、萨琳娜的联名落款,墨迹新鲜,显然是近日刚集齐的。

“父亲,”赵江月忽然开口,声音比平日沉稳,“孩儿昨日从灵州回来时,见吐蕃聚居地的论布带着族人,在摄政王府外请愿,说‘若摄政王不立世子,往后谁护咱们种庄稼、过安稳日子’。那时孩儿才知,百姓要的不是唐室或赵氏,是能让他们安稳活下去的人。”

赵正转头看向儿子,少年眼底没了往日的青涩,多了几分对责任的认知——这正是他多年来刻意历练的结果,却没料到,这份成长会以“立储”的方式被推到台前。

次日早朝,百官齐聚太极殿。不等少帝开口,户部尚书苏琬琬率先出列,捧着新政账本:“启奏陛下、摄政王,如今京畿秋收丰稔,漕渠贯通,医棚、义仓遍布各县,江南、陇西皆已归附。然社稷传承未定,百姓心有不安,臣恳请摄政王立世子,以固国本!”

“臣附议!”慕容芷按剑出列,甲胄碰撞声震得殿内寂静,“范阳军十万将士,请立世子!若有乱臣贼子敢窥伺社稷,臣愿率部荡平!”

百官纷纷跪地,齐声请愿:“请摄政王立世子!”声音撞在殿宇梁柱上,久久不散。少帝坐在龙椅上,看向赵正,轻声道:“赵王,这是民心所向,你就应了吧。”

赵正望着殿内黑压压的朝臣,又想起昨日西苑外百姓举着的“立世子安天下”木牌,终于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臣,遵旨。然立储非小事,需先定规矩——世子需入国子监习儒典,随百官理政务,往各地察民生,待年满二十,方可行储君之权。臣此举,非为赵氏私计,实为天下苍生计,若世子他日不堪大用,臣必废储另择,绝不负百姓所托!”

百官闻言,纷纷叩首:“摄政王仁明!”

消息传出,长安百姓涌上朱雀大街,欢呼声响彻云霄。赵江月跟着赵正走上城楼,看着街上挥舞着“世子千岁”布条的人群,忽然觉得肩上的担子重了几分——他不再是只需跟在父亲身后学习的校尉,而是要学着扛起守护天下的责任。

三日后,立储大典在太庙举行。赵江月身着储君礼服,在礼官的指引下祭拜先祖,接过赵正递来的“镇国玉印”——印上刻着“保境安民”四字,正是赵正多年来的初心。礼毕,他走到太庙外,见论布带着吐蕃、回纥降众,捧着青稞、雪莲赶来祝贺,阿古拉还递上一把回纥弯刀:“世子殿下,这刀能斩豺狼,往后若有外敌来犯,俺们异族弟兄也愿跟着您杀贼!”

赵江月接过弯刀,郑重点头:“往后,咱们不分汉人与异族,都是一家人,一起守着这天下,一起过安稳日子。”

当晚,摄政王府的家宴上,柳萱端来一碗莲子羹,笑着对赵江月道:“往后你要学的东西更多了,可别像从前那样,为了查堤坝缺口,连着两夜不睡觉。”

萨琳娜也打趣:“影卫那边已备好各地民情册,世子殿下若想查哪里的动静,随时吩咐。”

(第二百五十二章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