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黎明归途(2/2)
就在这时,队伍中一名被战友搀扶着的年轻战士引起了宋墨涵的注意。他看起来年纪很轻,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右手紧紧捂着左上腹,指缝间有血迹渗出,但伤口似乎不大。然而,他的精神状态却很糟糕,眼神涣散,嘴唇不停哆嗦,仿佛陷入了极大的恐惧。
“他叫林浩,代号‘山猫’,第一次参加这种高烈度敌后行动。”搀扶他的老兵低声向宋墨涵解释,“腹部被流弹划伤,伤口不深,但……在死亡谷里,我们遇到了很诡异的事情,产生了幻觉,互相看到了……看到了已牺牲战友的影子,差点自相残杀。他是侦察兵,走在最前面,受到的冲击最大。”
宋墨涵眼神一凝。生理创伤合并急性应激障碍(ptSd症状),这在极端战场环境下并不罕见,但处理起来非常棘手。
她示意将林浩安置在相对安静的角落检查床位,然后看向苏晴。苏晴立刻会意,走了过来。
宋墨涵一边利落地戴上手套,准备检查林浩的腹部伤口,一边对苏晴说:“苏医生,生理创伤我来处理,他的心理状态,需要你介入。”她的声音平和,带着一种能让人安心的力量。
苏晴点头,蹲下身,与坐在床沿的林浩平视,声音温和得像清晨的微风:“林浩,对吗?我是苏晴医生。你现在很安全,我们已经回到营地了。能告诉我,除了腹部的伤口,还有哪里不舒服吗?”
林浩猛地抬起头,眼神惊恐地看向苏晴,又飞快地扫过周围的医疗设备,呼吸更加急促:“他们……他们回来了……李班长、小斌……他们明明……明明已经……我看到他们向我招手……”他的话语混乱,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
宋墨涵已经快速检查完他的腹部伤口,确实只是皮肉伤,清创缝合即可。但她注意到,林浩的血压和心率都远高于正常值,这并非单纯失血和疼痛能解释的。
“不是幻觉,林浩。”宋墨涵的声音清晰而坚定,她处理伤口的手法稳定而轻柔,试图通过触觉传递真实感,“那是‘死亡谷’的特殊环境造成的集体性感知错误,可能是瘴气,也可能是某种特殊的磁场或次声波影响了你们的神经系统。顾队长和所有战友,都和你在一起,你们都活着回来了。”
她的解释基于科学推测,语气不容置疑,带着医生特有的权威。同时,她看向苏晴。
苏晴会意,接话道:“是的,林浩。你感受到的恐惧是真实的,但你所见并非真实。那是大脑在极端压力下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或者说,是一种被外界因素诱导的‘故障’。现在,试着深呼吸,感受一下宋医生正在为你处理伤口的感觉,感受一下你身下床铺的坚实,听一听周围战友的声音……这些才是真实的。”
在宋墨涵精准的医疗操作稳定其生理状态,和苏晴专业心理疏导的双重干预下,林浩剧烈颤抖的身体渐渐平复了一些,涣散的眼神开始慢慢聚焦。他看了看正在为他细心缝合的宋墨涵,又看了看目光温和坚定的苏晴,再看向一直站在不远处、虽然负伤却如山岳般可靠的队长顾锦城,混乱的呼吸终于逐渐趋于平稳。
这一幕,落在帐篷内其他伤员和医护人员眼中,充满了无声的感动。他们看到了医术的精湛,更看到了医者仁心中那份对生命全方位的守护。
顾锦城始终沉默地关注着。他看着宋墨涵不仅救治身体的创伤,还能敏锐地察觉到战士心理的危机,并与苏晴配合无间地进行干预,他冷峻眼眸中的情感几乎要满溢出来。这就是他爱的女人,在血与火的修罗场上,绽放着独一无二、温暖而强大的光芒。
当所有伤员的紧急处理都告一段落,天色已经大亮。朝阳跃出地平线,金色的光芒洒满营地,驱散了最后一缕夜色和硝烟味。
宋墨涵终于有机会走向一直安静等待的顾锦城。她拿起剪刀,小心翼翼地剪开他肩部被血浸透粘连的布料,暴露出的伤口比她预想的要深一些,弹片擦过的痕迹狰狞,但确实未伤及要害。她沉默地、极其专注地为他清创、上药、重新包扎,动作轻柔得仿佛对待稀世珍宝。
顾锦城低头,能看到她浓密睫毛上似乎还沾染着一点未干的湿气,能闻到她身上淡淡的消毒水味和属于她的清雅气息,这让他紧绷了数十小时的神经彻底松弛下来。
“吓到了?”他低声问,声音是只有面对她时才有的沙哑温柔。
宋墨涵手上的动作不停,没有抬头,只是几不可闻地“嗯”了一声,过了好几秒,才轻声补充:“但也更确定了。”
顾锦城微微一怔,随即明白过来。确定了她对他的爱有多深,确定了彼此在对方生命中的不可替代。他伸出未受伤的右手,轻轻握住了她忙碌间隙垂在身侧的手,包裹在掌心。他的手粗糙、温暖,带着硝烟和泥土的气息,却给予她无与伦比的安心。
“我也一样。”他沉声说,千言万语化作四个字。
两人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站在晨曦初照的医疗帐篷里,手牵着手,享受着这片刻的安宁。周围是忙碌的医护人员和疲惫却安心的战士们,构成了一幅战地爱情最真实、最动人的画卷——他们的爱情,生长于硝烟,淬炼于生死,无需过多言语,一个眼神、一次牵手,便足以抵过万语千言。
那枚紧贴在心口的弹壳,和掌心传来的温度,共同守护着他们不灭的“心火”。这火光,照亮彼此,也温暖着这片需要坚守的土地。新的挑战或许仍在未知的前方,但只要彼此守望,同心同德,便无惧任何风雨。他们的故事,关于爱与信仰,责任与守护,还在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