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战地医生和特战队军人相互救赎 > 第212章 创伤应激障碍

第212章 创伤应激障碍(1/2)

目录

第二百一十二章创伤应激障碍

高建长的来访如同一场精神上的淬火,将顾锦城几近涣散的意志重新熔铸、凝聚。那股属于“雷豹”队长的血性与不屈,在经历了短暂的颓唐后,以更坚韧、更沉静的形态回归。他不再将那副合金助行器视为耻辱的标记,而是当作必须攻克的高地,是现阶段最重要的“单兵装备”。

次日清晨,天光微亮,顾锦城便已醒来。他没有惊动趴在床边小憩的宋墨涵,目光落在靠在墙边的助行器上,眼神沉寂而坚定。他尝试着,极其缓慢地,运用腰腹和手臂的力量,想要独自坐起。剧烈的神经痛依旧如影随形,额角迅速渗出冷汗,但他紧抿着唇,没有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凭借着一股狠劲,一寸寸地挪动身体。

细微的动静还是惊醒了宋墨涵。她抬起头,看到他苍白的脸上那不容置疑的决绝,心头一紧,却没有立刻上前搀扶,只是屏住呼吸,随时准备在他力竭时出手。直到他自己完全靠坐起来,靠在摇高的床头微微喘息,她才悄然递上一杯温水,用温热的毛巾轻轻擦拭他额头的汗珠。

“今天感觉怎么样?”她声音轻柔,带着晨起的微哑。

顾锦城接过水杯,指尖因用力过度而微微颤抖,他喝了一小口,润了润干裂的嘴唇,才沉声道:“还好。不能总靠你们。”他的目光再次投向助行器,“今天的目标,独立站立三十秒。”

他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规划性,仿佛在部署一次作战任务。宋墨涵心中既心疼又欣慰,她知道,那个运筹帷幄、意志如钢的顾锦城,正在一步步杀回来。

康复训练变得更加密集和艰苦。陈涛医生调整了方案,增加了神经电刺激和水中运动疗法,以减轻关节承重,促进肌肉记忆恢复。每一次在水中试图迈步,都像在黏稠的胶水中跋涉,需要对抗巨大的阻力和他自身失控的肌力。顾锦城常常累得几乎虚脱,被宋墨涵和陈涛从水中架出来时,连手指都抬不起来。

但进步是肉眼可见的。从依靠助行器站立几秒,到十几秒,再到可以勉强扶着它、在宋墨涵的护卫下,如同婴儿学步般,颤抖着迈出小小的一步。每一步,都耗费着他巨大的体力和意志,在地板上留下汗水的印记。

这天下午,沈延舟带着一位陌生的年轻女性来到了病房。

“锦城,墨涵,介绍一下,这位就是我跟你们提过的,刚从霍普金斯回来的林曦医生。”沈延舟侧身让出位置。

宋墨涵闻声抬头,眼前不由得一亮。林曦看起来非常年轻,约莫二十七八岁,穿着简洁的白大褂,内里是熨帖的浅蓝色衬衫和西装裤,身姿挺拔,气质干练。她有一头利落的短发,五官清秀,眼神清澈而专注,带着一种学者特有的沉静和敏锐。她手中拿着一个平板电脑和一个看起来有些精巧的仪器盒。

“顾队长,宋医生,你们好。”林曦的声音温和,语速平稳,自带一种让人安心的专业感。她的目光首先落在顾锦城身上,没有过多的同情或好奇,更像是在进行专业的评估。“沈主任和陈医生已经把您的情况详细跟我沟通过了。冒昧打扰,希望能尽一份力。”

顾锦城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他的态度是军人式的简洁,带着一丝审视。长期的军旅和特战生涯,让他对陌生人本能地保持警惕。

宋墨涵则热情地迎上前:“林医生,你好,一直盼着你来。快请坐。”她看得出,这位林医生眼神干净,专业素养极高,心中不由升起几分期待。

林曦没有过多寒暄,直接进入主题。她打开平板电脑,调出一些复杂的神经图谱和数据分析模型。“顾队长的情况,核心难点在于坐骨神经主干受损后的功能重建,以及由此引发的肌肉萎缩、异常放电和运动控制障碍。传统的康复手段很重要,但在神经信号的重塑和精准控制方面,或许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思路。”

她拿起那个小巧的仪器,解释道:“这是最新的体感交互神经反馈训练仪。它可以通过高精度传感器,捕捉到您腿部肌肉,哪怕是极其微弱的、您自己都无法清晰感知的神经电信号,并将其转化为可视化的图像或声音反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