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隔离舱内誓言和信任交织(2/2)
宋墨涵感到心脏在胸腔里微微一缩,像是被无形的手攥了一下。但她迅速稳住了呼吸,脸上维持着惯有的、在学术答辩和重要会议中练就的镇定。她明白,从她说出“收下”那一刻起,这一切就是注定要面对的必然程序,只是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不容喘息。
几乎在同一时间,顾锦城的眉头骤然紧锁,尽管脸色依旧苍白如纸,但那双原本因虚弱而略显涣散的眼睛里,瞬间迸发出属于“星火”指挥官的本能锐利光芒,如同沉睡的猛兽感知到威胁时骤然亮起的瞳仁。“周上校,”他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护持意味,甚至隐隐有一丝属于更高阶军官对下属的威压,尽管他此刻躺在病床上,“宋博士是我的主治医师,是目前维持我精神稳定的关键医疗因素。任何形式的问询,都必须在不影响我医疗效果、不给她造成额外压力的前提下进行。并且,我要求在场旁听。”他强调了“医疗因素”和“在场旁听”,这是在用他仅存的军人身份和影响力,为她争取最基本的尊重与保护。
周昀的目光转向顾锦城,两个男人的视线在充满消毒水气味的空气中无声交锋,那是军规制度与战场情谊、冰冷程序与个体需求的碰撞。片刻之后,周昀微微颔首,算是做出了有限的让步:“可以。但所有程序,必须严格执行,不容折扣。这关系到更高层面的安全。”他重新看向宋墨涵,眼神依旧如探照灯,“宋博士,请理解并配合。这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宋墨涵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指尖在身侧微微蜷缩,又强迫自己放松。“我明白,周上校。我会配合。”她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顾锦城,接收到他眼中传递过来的、沉静而坚定的支持力量,心中那根因周昀到来而骤然绷紧的弦,稍稍松弛了些许。她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这冰冷的机器。
接下来的问询,在一种高度紧张、高度正式的氛围中展开。周昀的问题精准而直接,如同手术刀般层层递进,不带任何寒暄与过渡:从宋墨涵的直系与非直系家族谱系、海外求学每一阶段的详细经历与联系人、所有已知的社会关系网络(包括已疏远的朋友),到她目前主持的每一个研究项目的细节、核心数据来源、国内外合作对象的背景、项目潜在军事应用价值评估,甚至包括她个人在神经生物伦理学上的公开发表过的立场观点,事无巨细,皆在审查之列。每一个问题都像一颗钉子,试图将她的人生牢牢钉在安全的十字架上。
与此同时,他也以简练到近乎残酷的语言,通报了军方掌握的最新情报:袭击“星火”小队的势力,其行动模式、科技痕迹高度疑似与一个长期活跃于边缘星域、代号“暗影之网”的神秘组织有关。该组织科技水平极高,尤其擅长信息战与神经干扰技术,行事风格诡秘、残忍且极具战略破坏性,其真正目的和背后支持力量成谜。顾锦城作为唯一生还的、直接与对方交火并可能目睹了关键信息的指挥官,其大脑中可能封存的关键记忆碎片,已成为解开整个谜团、评估潜在威胁、甚至关乎未来星际力量平衡的钥匙。也因此,他本人及其密切关联者,已成为“暗影之网”及其背后可能存在的其他势力觊觎和潜在攻击的高价值目标。
宋墨涵尽可能清晰、准确地回答每一个问题,逻辑清晰,措辞严谨,如同在提交一份重要的研究报告。她能感受到顾锦城的目光始终如影随形,带着一种沉静的支撑力量,仿佛在无声地告诉她“不用怕,我在”。当周昀提及“暗影之网”和持续存在的、针对顾锦城及其身边人的致命威胁时,她注意到顾锦城放在身侧的手不易察觉地握紧了,指节泛白,眼神深处翻涌起刻骨的痛楚、冰冷的杀意,以及一丝……对她被卷入的深切自责。
问询接近尾声时,周昀合上电子记事本,那一声轻微的“咔哒”响在过分寂静的舱室内格外清晰,像一个阶段的终结符。他再次看向宋墨涵,语气依旧公式化,但宣布的内容却足以彻底颠覆她过往的一切:“宋墨涵博士,基于高将军的紧急安全提案,以及顾锦城少校不容乐观且具有高度战略重要性的医疗现状,在本次背景复审初步通过后,军方将启动‘凤凰’特批程序,为你们办理具有最高安全层级的特殊婚姻登记。请注意,这并非普通民事婚姻,它代表着你将无条件承担相应的国家安全责任、接受近乎全天候的行为约束,并履行绝对保密义务。你的身份信息将即刻纳入‘长城’最高级别保护性监控系统,同时,你也将处于我方全方位的保护性监管之下。这意味着,你的绝大部分自由将受到限制,你的通讯、社交、甚至部分研究活动都可能被记录与评估。希望你完全理解并接受其全部含义与后果。”
宋墨涵感到自己的心跳在胸腔里沉重地、一下下地撞击着,耳膜甚至能听到那轰鸣声。这一次,不是因为恐惧或紧张,而是真正、彻底地意识到,自己即将踏上的是一条怎样无法回头、布满荆棘与监视的单行道。她抿了抿有些干涩的嘴唇,迎上周昀没有任何情绪波动的、如同机器般的目光,再次清晰、坚定地回应:“我理解其中的含义与后果,并接受。”
周昀微微点头,不再多言,仿佛只是完成了一项既定流程。他转身,带着始终保持沉默、表情复杂的林皓轩离开了隔离舱。厚重的舱门无声滑闭,将内外再次隔绝。
舱内重新恢复了寂静,却比之前更加沉重,仿佛弥漫着看不见的金属尘埃,吸入肺中都带着冰冷的重量。
良久,顾锦城低沉沙哑的声音响起,带着深深的疲惫与几乎将他淹没的歉疚:“对不起……墨涵。”他第一次叫了她的名字,而非生疏的“宋博士”,“最终还是……把你拖入了这个看不到底的漩涡。”周昀的到来,像一场夹杂着冰棱的暴雨,彻底浇醒了他,让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带给这个本该拥有光明纯粹未来的天才学者的,将是怎样一个危机四伏、充满束缚、甚至可能失去自我的未来。他的誓言,在冰冷的体制和现实的威胁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宋墨涵摇了摇头,走到他床边,动作自然地拿起旁边的水杯,试了试温度,递到他因紧握而有些僵硬的手中。“这是我基于专业判断和个人意志做出的选择。”她看着他依言喝水,喉结艰难地滚动,语气平静而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既然选择了,我就会承担所有随之而来的后果,不会后悔,也无需你道歉。现在,对你而言最重要的任务是休息、配合治疗。我们的……‘合作’关系,”她选了一个中性的词,“需要你尽快恢复基本的体能和精力,这是应对一切的基础。”
她的话语像一道温和却极其坚韧的屏障,悄然驱散了他心中因周昀带来的焦躁、无力与沉重的负罪感。她没有抱怨,没有恐惧,只是冷静地陈述事实,并将注意力拉回到当前最核心的任务上。
顾锦城依言躺下,闭上了眼睛。这一次,脑海中不再是纯粹无序的混乱与尖锐的痛楚。宋墨涵清晰冷静的分析、她指尖稳定可靠的温度、她面对周昀时不卑不亢、逻辑缜密的姿态,以及那句反复回响的“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如同在无尽黑暗与狂风暴雨的海面上,接连点燃的、坚定不移的导航信标,为他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赋予了他在痛苦中继续锚定自我的力量。
他并不懂得,也从未有时间去思考,寻常男女之间的爱情该如何萌芽、生长。但在此刻,在这充满消毒水气味、被重重危机、冰冷体制和未知敌人包裹的狭小隔离舱里,一种基于生死相依、绝对信任、共同承担命运,并夹杂着理性考量与人性温情的、极其牢固的纽带,正在以一种超越常规认知的速度,悄然破土,顽强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它或许并非始于心动,却可能比许多始于心动的关系,更为深刻和坚韧。
而就在隔离舱外,关于“星火”指挥官顾锦城与天才神经生物学家宋墨涵之间,这场因最高安全需求、极端医疗状况和潜在科研价值而促成的特殊“结合”的消息,正以最高保密等级,在军方最高层、核心情报机构以及少数几个涉及尖端神经科学研究的绝密部门内部,引发着隐秘而剧烈的震动。各方势力对此反应不一,猜疑、观望、谋划、甚至是潜在的敌意……新的、更加复杂的风暴,已在悄然酝酿之中,并将不可避免地席卷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