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学习生物学(1/2)
“嗯,但刚才忽然有个新的想法。”张去益说着,脚步未停,径直走向自己的主控台。
“什么想法?”韩俞中校眼睛一亮,立刻跟了上去,语气充满期待。
莫非张去益在休息的间隙,又灵光一闪,又要研究出什么能改变世界的新技术了?
张去益在控制台前坐下,手指快速敲击了几下,调出了一个看似普通的文献检索界面,语气平静地吩咐道:“韩中校,麻烦你帮我搜集一下目前国内外所有与生物技术,特别是生命科学、基因工程、细胞衰老机制相关的顶尖期刊论文、权威专着和最新的研究综述。”
韩俞中校愣了一下,这个方向似乎和他之前专注的能源、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有些不同。“生物技术?您这是要……?”
“先研究一下。”张去益头也不抬,目光专注地扫过屏幕上自动弹出的一些基础生物学概念,语气淡然,“有些初步构想,需要补充点基础知识验证一下。”
这是一个必要的、对外的说辞。
张去益心知肚明,他绝不能表现得像一个从未涉足生物学领域的人,却一夜之间凭空拿出了能够显着延长人类寿命的划时代技术。
那无异于告诉全世界他身上有鬼。
他必须建立一个合乎逻辑的“研究过程”——先从公开的、已有的知识体系入手,表现出兴趣和初步探索,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抛出那些来自系统的、超越时代的技术成果。
这层伪装,既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让他即将“研发”出的技术,能更平滑地被科学界和外界所接受。
韩俞中校虽然心中仍有疑惑,但对张去益的指令向来是毫不犹豫地执行。“明白!我立刻去办,会尽快将整理好的资料送到您这里。”
看着韩俞中校领命而去,张去益的嘴角微微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他从系统中复刻的生物技术不多,比如五角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使用的用于治疗癌症的医药技术。
主要原因也是因为他所接触的生物化学知识仅仅局限在读书时的初高中阶段,不像电子信息,是他的专业,而材料学可以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来掩盖,这几个方面的发明创造至少有一个合理的理由。
而生物化学方面,众所周知,他没接触过高阶的知识。冒然拿出系统中的东西,也太突兀了。
虽说,以他现在已被人神化了的天才名声,在任何的科学领域,做出什么让人不可思议的成果,也不会有人感到奇怪。最多感叹一句:天才果然是天才!
但是,如果不作铺垫,张去益觉得有点脸红。
也算掩耳盗铃吧!
明面上,他将开始“恶补”生物学知识。
暗地里,他的意识已经沉入系统数据库,开始筛选和解析那些关于“初级生命延续技术”的海量信息。
…
从系统中复刻技术的过程,对张去益而言,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一个极其高效、却也充满挑战的深度学习过程。
当他的意识沉入系统数据库,锁定“初级生命延续技术”分类时,浩瀚如烟的信息流瞬间涌入他的脑海。这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技术图纸和分子式,更包含着对这些技术背后原理的深度阐释、推导过程、乃至失败案例的总结。
系统提供的知识,其底层逻辑往往与蓝星现有的科学范式存在代差。例如,关于端粒修复,蓝星主流研究还在纠结于端粒酶的激活与控制,而系统直接提供了一种基于特定能量频率共振,引导细胞自身产生“时空锚点”效应,从而实现端粒稳态维持的方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