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庶女攻略:病弱皇子的千层套路 > 第177章 钟响之前,没人能睡着

第177章 钟响之前,没人能睡着(2/2)

目录

三日后,这封信出现在萧澈案头。

他看完后,当着值夜内侍的面,将原图投入炉中。

火焰吞没纸页的瞬间,他提笔在批注旁添了一行小字:

“师承有序,错亦有据。”

城中风起云涌,百姓尚不知大变将至。

纸鸢仍在夜空飘舞,孩童笑声穿街过巷。

而在这座皇城的地底,无数齿轮正在悄然归位,如同命运的脉搏,缓缓跳动。

某日清晨,谢云归在礼部衙门接到一份寻常奏报:太子近日频频召见几位致仕老学士,皆为当年先帝近臣,精通典章旧制。

表面是请教古礼,实则聚谈甚密,屡至深夜。

他看完,不动声色地搁下文书。

窗外春阳初升,柳枝拂动。

他端起茶盏,吹了口气,低声道:“倒是沉不住气了。”子时三刻,风自北来。

谢云归没有回府。

他留在礼部衙门的值房里,灯下翻着一册《周礼·春官》,指尖在“大史掌建邦之六典”一句上停了片刻,忽而合上书卷,唤来书吏:“把今日‘古礼辩议’的记录抄三份,一份送国子监,一份交翰林待诏存档,另一份……送去监察院赵大人处。”

书吏迟疑:“夜禁已开,坊门闭了,怕是难递。”

“那就明日一早,天未亮便送。”谢云归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记住,要亲手交到人手里。”

他端起冷茶抿了一口,目光落在窗外漆黑的宫墙方向。

太子频繁召见先帝旧臣,名义上请教典章,实则结盟施压,意图在朝会上联手否决“遗诏稽核”。

可这些人越是急着捂住过去,就越暴露了心虚。

他们怕的,从来不是查遗诏。

是怕真相自己走下钟楼。

与此同时,东华门外,荒草掩映的更楼之上,赵九龄伏在暗处,千里镜缓缓转动,锁定了宫墙一角。

风声掠过瓦当,细微的脚步声却逃不过他的耳目。

两个黑衣人翻越角门,动作轻巧,显然惯于夜行。

他们贴着宫墙疾行,直奔钦天监后巷——那里正是浑象机枢所在之地。

赵九龄不动。他身后十名密探已就位,只等一声令下便可围捕。

但他没下令。

“点火。”他低声说。

三堆篝火在远处工部修缮坊废墟中燃起,火光摇曳,仿若工匠夜班抢修。

两名黑衣人果然驻足观望,低语几句后迅速撤离,消失在夜色深处。

赵九龄收起千里镜,从怀中取出一张薄纸,默记二人身形步态:一人左肩微沉,似常年负重;另一人体型瘦削,步伐极稳,应受过军中训练。

他冷笑一声:“兵部的人,倒是越来越不懂规矩了。”

消息传回王府时,苏锦黎正立于沙盘前,手中朱笔圈定城南一处宅院。

“兵部侍郎周延昭的别院。”她低声念出名字,眸光如刃,“此人三年前靠太子举荐升迁,一向低调,却在近五日三次闭门宴客,连家仆采买都绕道避眼线。”

她将舆图铺展于案,指尖划过一条隐秘水道:“他们今晚的目标是钦天监,但真正想毁的,是浑象主轴的校准刻度。只要让钟晚响一刻,或提前半息,‘四十九响’便不再是铁证。”

屋外风雨欲来,檐下铜铃轻响。

她忽然抬手,示意侍女取来一只密封竹匣。

打开后,是一卷泛黄的工部内档残页,边角烧焦,字迹残缺,却清晰标有“癸未冬至·浑象水运流速记录”。

“这不是证据。”她轻声道,“这是引子。”

她将竹匣重新封好,递给候在一旁的心腹:“明日之前,让它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

窗外,更深露重。

钟楼之上,水银正缓缓注入主轮槽口,无声无息,如同命运的齿轮咬合。

只待明日辰光初破,那一声未曾响起的钟鸣,终将震彻宫阙。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