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1/2)
那位始皇帝继承六世基业,最终一统天下。虽说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但若非雄才大略之主,岂能在短短十余年间完成如此伟业?他的诸多决策极具前瞻性,虽然让当代百姓受苦,却都是为了华夏的长远发展——书同文、车同轨、修筑长城......
只可惜这具身体太过虚弱,穿越到大秦却无缘得见始皇帝,实在遗憾。这就如同去了京城却未登长城,到了杭州却未游西湖一般。
麟兄可是有什么顾虑?见陈麟神色迟疑,青年似有所觉,莫非信不过括的为人?麟兄但说无妨,无论什么言论,括都绝不会怪罪。
陈麟望着地上的药材,苦笑摇头。即便说出来,恐怕括兄也不会相信。况且看到这些药材,他更担心的是此战秦军可能失利,括甚至可能战死沙场。
括是他在大秦结识的第一个朋友,自然不愿见他遭遇不测。但历史大势,岂是他这个病弱之躯和军中普通将领能够改变的?
接下来这番话,不过是些荒谬之论,括兄姑且听之,信与不信全凭自己。陈麟缓缓道,如今大秦击败赵国,兵临邯郸,赵国能用的将领屈指可数。
在下听闻赵国有位将军名叫李牧,恐怕只有他能担此重任。若由他领兵......大秦恐怕要遭遇败绩。
说完这番话,陈麟已是气喘吁吁。对面的青年满脸困惑:麟兄为何如此看重那赵国李牧?我秦军士气正盛,他如何能胜?
陈麟喘息片刻,继续道:括兄,秦军士气虽高,但李牧绝非急功近利之人。此人能击退匈奴,必是擅长运动战与持久战的老手。
他定会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的策略,待我军疲惫再伺机出击。而我军战线绵延千里,不利久战,很可能会设法诱李牧出战......
但那李牧,等的恐怕就是这个机会。括兄难道以为赵国当真士气低迷不成?
长平之战后,赵国举国披麻戴孝,如今又被秦国逼至绝境!
括兄!
须知哀兵必胜!
陈麟并未过多谈论李牧,毕竟他只能用道听途说来解释。
在这方小院度过二十载春秋,连墙角有几只蚂蚁他都了然于心。
一年到头出门的次数屈指可数。
追求长生,
首先要耐得住寂寞!
此战!
括兄务必谨慎行事!
陈麟神色凝重地叮嘱,明知难以改变结局,却仍发自肺腑地期许。
咳咳咳!
话音刚落,他便剧烈咳嗽起来,转身扶着墙喘息不止。
平日寡言少语,皆因多说几句便会呼吸困难。
麟兄保重!
青年轻拍陈麟后背,待其摆手示意后才继续道:括,记下了!
眉宇间浮现忧虑。
虽自信秦军必胜,但这番话却让他心生迟疑。
陈麟微微颔首,苍白的面容因咳嗽泛起病态的红晕。
麟兄真不愿出山相助?
青年再度相邀,将方才的分析牢记于心。仅凭传闻就能洞悉赵将李牧,这等见识岂是常人能有?
括兄不必再劝,在下心意已决。
陈麟态度坚决。
也罢!
年末若得胜归来,再来叨扰。
届时望麟兄莫要装作不识。
青年起身拱手,笑意温润。
定当扫榻相迎。
陈麟欲起身相送,被青年制止:留步,括先行告辞。
临别时,陈麟又郑重叮嘱:切记!
青年郑重点头,轻轻掩上柴门。
巷口处,
青年仔细关好院门,穿过幽深小巷。
巷外,一队黑甲骑兵肃立等候,见青年立即下马行礼:
将军!
为首的县丞恭敬作揖:蒙将军!
青年望着县丞,想起自己所用的化名。他珍惜这份纯粹的情谊——既钦佩陈麟的才华,更敬重其病弱之躯中不屈的意志。
作为蒙氏嫡子,在咸阳时接近他的人都别有用心。唯有以这个化名相交,才能保持这份难得的知己之情。
刘县丞,
每月按方送药至此处,只说是所赠,切莫提及字。
遵命!
那座院落不许任何人打扰,明白吗?
下官明白!
县丞连连应诺,偷眼望向巷尾紧闭的院门,满脸艳羡。
这位贵人的真实身份,可不只是将军啊!
蒙氏嫡长子,单名一个字——
蒙恬!
哒哒哒!
急促的马蹄声突然从长街尽头传来。
“急报!”
“大将军有令!”
“命蒙将军即刻返营!”
蒙恬颔首,双臂平展,两名亲兵立刻捧来铠甲,利落地为他披挂整齐。
霎时!
这位将领气势陡变,先前的儒雅荡然无存,眼中锋芒如出鞘利剑!
“整军归营!”
“遵令!”
………………
第三章残阳如血,邯郸将倾
僻静小院里。
陈麟解开括兄捎来的药包,赫然露出块方正的金饼。
他猛地撑膝起身,拉开门扉张望——巷陌空寂,人影全无。
“这份礼,太重了……”
陈麟摇头苦笑。当世一金,足以抵寻常百姓数年嚼用。
“唉!”
他掩上门,佝偻着身子继续熬药,陶罐里翻涌的苦香弥漫草屋。
心下已有了计较:若括兄此番能活着归来,再问起时,定要多透露些天机。
这沉甸甸的金饼,那人必不肯收回。自己能还的,唯有助他挣得更多军功了。
………………
咸阳·章台宫
自城门远眺,连绵殿宇如黑龙盘踞,威压四方。
幽深的宫室内,玄色帷帐映着摇曳烛火。
几位着绛紫朝服的臣子垂首而立,玉簪束起的冠冕纹丝不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