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孤剑残雪录 > 第348章 雁回险途,残伤同行

第348章 雁回险途,残伤同行(1/2)

目录

【第一节:荒径疗伤,血路续行】

鹰愁涧的浓雾还未散尽,三人已背着简单的行囊踏上北去的官道。陆清弦被雪娘子用树枝扎成的简易担架抬着,每颠簸一下,腿上的伤口便撕裂般疼痛,脸色苍白如纸。沈清如紧跟在旁,不时用布条擦拭他额角的冷汗,另一只手提着药囊,里面装着周不平给的活血膏、剩余的金银花,还有从渔寮顺来的几株野山参。

“弦哥,再忍忍。”雪娘子走在担架另一侧,后背的伤口虽包扎了,但每走一步仍牵扯着疼。她将断刀别在腰间,刀柄上缠着布条——那是她用撕下的衣襟裹的,防止刀柄磨破伤口。

走了约莫十里,见路边有片竹林,陆清弦坚持要歇脚:“再走下去,伤口感染就麻烦了。”雪娘子便寻了块平坦的青石板,将他放下。沈清如立刻取出金疮药,拆开腿上渗血的布条——伤口果然红肿发炎,边缘泛着紫黑色,是“蛇信子”余毒未清加上寒气入侵的迹象。

“得用针挑开脓血。”沈清如从药囊里摸出根细银针(江湖郎中常用的放血针),对着烛火烤了烤,“可能会疼,你忍着点。”陆清弦咬紧牙关点头,额上青筋暴起,却始终没哼一声。银针刺入肿胀处,挤出黑紫色的脓血,沈清如再用温水(用竹筒接的山泉)冲洗,撒上捣碎的独活和三七粉,最后敷上厚厚一层活血膏,用干净布条紧紧包扎。

雪娘子则蹲在竹林里,挖了几株车前草和蒲公英,捣烂后敷在自己后背的伤口上:“这草能消炎,比金疮药管用。”她动作麻利,仿佛受伤的不是自己。陆清弦看着她瘦削的背影,心中一暖:“雪妹,辛苦你了。”

“说什么傻话。”雪娘子头也不回,“等拿到‘莲心’,我请你喝最好的竹叶青。”她从行囊里摸出块杂粮饼,掰成三份,“吃点东西,有力气赶路。”

三人啃着饼,望着北方连绵的山脉——雁回关就在那云雾深处,传说中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陆清弦知道,此去凶险更甚,但“莲心”一日不夺回,江湖便一日不得安宁。

【第二节:驿站风波,神策追兵】

傍晚时分,三人来到“枫林驿”。驿站的幌子在风中摇晃,门楣上“平安客栈”四个字已褪色。雪娘子扮成村妇,沈清如挽着她的胳膊装作姐妹,陆清弦则裹着斗篷坐在轮椅上(雪娘子用树枝和木板临时做的),由沈清如推着进店。

店里客人不多,几个行商正围着火盆喝酒,掌柜的是个驼背老头,见他们进来,眼皮都没抬一下。雪娘子要了两间上房和些热水,掌柜的却斜着眼道:“客官,上房只剩一间了,还是通铺。”

“那就一间通铺。”雪娘子摸出块碎银放在柜上,“再送些热水和伤药来。”她特意加重了“伤药”二字,掌柜的眼神闪烁了一下,接过银子嘟囔着去了。

进了房间,沈清如立刻烧水给陆清弦擦身,雪娘子则检查门窗——窗户纸上有几个新戳的洞,显然是有人暗中监视。她低声道:“这驿站有问题,掌柜的眼神不对。”

话音刚落,楼下传来吵嚷声:“掌柜的,有没有见过三个通缉犯?一个瘸腿,一个背上有疤,还有一个使软剑的!”

三人脸色骤变——是神策军的追兵!雪娘子迅速吹灭蜡烛,拉着沈清如躲到门后,陆清弦则握紧藏在轮椅下的孤鸿剑。

“搜!”楼梯口传来脚步声,五六个神策军提着刀冲上楼,为首的正是曾在鬼见愁见过的“药检司”小头目。他踹开隔壁房门,见里面空无一人,骂了句“晦气”,目光扫向雪娘子他们的房间。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掌柜的在楼下喊:“客官,热水给您送来了!”

雪娘子透过门缝一看,掌柜的端着热水壶站在门口,神色慌张。她突然推开门,断刀抵在掌柜的脖子上:“说,他们有多少人?”

掌柜的吓得浑身发抖:“三、三个……都在楼下……”

雪娘子将断刀往前送了送:“带我们去。”掌柜的哆哆嗦嗦转身下楼,雪娘子拉着沈清如,陆清弦则拄着孤鸿剑站起来(腿伤未愈,只能勉强站立),三人悄悄跟在后面。

楼下大堂里,三个神策军正围着桌子喝酒,见掌柜的上来,不耐烦地挥挥手。雪娘子突然从柱子后跃出,断刀横扫,瞬间砍翻两人;沈清如软剑如电,刺穿第三人咽喉;陆清弦则掷出孤鸿剑,剑尖钉在试图拔刀的小头目脚前,吓得他瘫坐在地。

“说,谁派你们来的?”雪娘子踩住小头目的手腕,断刀架在他脖子上。

“是、是赵先生……”小头目哭丧着脸,“他说陆清弦三人往北去了,让我们在枫林驿堵截……”

“赵渊?”陆清弦皱眉,“他怎么知道我们的行踪?”

“不知道……”小头目摇头,“他只说‘莲心’在雁回关有变,让我们务必拦住你们……”

雪娘子补了一刀,结果了小头目,对陆清弦道:“看来赵渊早料到我们会去雁回关,故意派人阻截。”她从神策军身上搜出张地图,上面画着从枫林驿到雁回关的几条小路,其中一条被朱砂圈了出来,标注“捷径,多匪患”。

“走这条路。”陆清弦指着朱砂线,“神策军以为我们会走大路,我们偏走小路,甩开他们。”

【第三节:夜宿破庙,旧敌新讯】

三人连夜离开枫林驿,沿着朱砂线的小路前行。小路崎岖难行,两侧是茂密的松林,偶尔传来几声夜枭的叫声,显得格外阴森。走了约莫两个时辰,见前方有座破庙,庙门半塌,匾额上“青松观”三字依稀可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