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处处落后的大明,逼着朱高煦开始二度全面血色清理的卫所(1/2)
京城皇宫。
朱高煦看着朱瞻壑送回来的奏章,脸上带着满是欣慰的笑容。
“王玉,你来看看,太子在地方做的,真不错啊。”
朱高煦此刻只为自己的儿子而高兴,这份喜悦,直接向王玉开始分享。
看,这就是他培养的出来的太子,事情办得就是不错。
王玉看着笑容满面的朱高煦,也是放下手中的事务,笑意连连的接过。
“臣倒是好奇,太子究竟是怎么做的,居然能让皇上笑得这么开心。”
王玉可是清楚,朱高煦的要求可是很高的,对朱瞻壑更是严格。
能够让朱高煦这样发自内心的高兴,可见朱瞻壑这次做得有多不错。
王玉认真的看着,看到最后,一脸感叹的收起。
“太子仁德,皇上教导得好啊,如今太子真正成长了。”
王玉满是感叹,朱瞻壑在赶到地方后,没有任何休息,当天就将那些人全部处理,并且都是非常精确的抓捕,可见在抵达之前,就已经摸清楚情况了。
而处理的那些人,也没有当着百姓的面处理,全部拉到野外,无声无息处理后,又开始安抚百姓。
第二天直接亲自开始为百姓分配田地,并且当众再度宣读朝廷的政策,随后又发放种粮到每一户百姓之中。
分配好了田地后,第一时间开始亲自处理过往的一些冤假错案,又将那些典型的官吏与士绅进行集中批斗,先是让百姓发泄心中的怒气,随后才告知百姓真正的实际情况。
这期间,朱瞻壑又一直在百姓之中,与百姓相处融洽。
一套组合打下来,百姓对朝廷感恩涕零。
除此之外,当地的官吏,朱瞻壑也是带过去了的,当着所有百姓的面让其就任,丝毫没有耽搁任何时间,衔接得无比的流畅。
原本闹得沸沸扬扬,结果朱瞻壑过去,三天的时间就处理好了。
而朱瞻壑随后又亲自去了每一个闹得厉害的地方,亲自见过指点后,随后又去往那些闹得相对缓和一些的地方,亲自安抚民心,主导新政的推行。
做好这些后,朱瞻壑依旧没有返回京城,而是想要在南方总督新政推行,又去往一些新的地方,去看看百姓真正的生活与状态,以便可以随时调整政策以及做出决策。
在这奏章里,朱瞻壑将亲身的所见所闻都写了上来,其中还有自己的建议,也都是一些中肯的提议。
比如田地分配时,良田与薄田的比例,田地距离住的地方的远近,一些河流水系的问题,提出的更加贴合于实际。
之前分配的一部分田地,会出现远近不一,这户人远一些的田地靠近另外一户近一些,然后百姓内部自己就会进行交换等等,存在这些隐患。
朱瞻壑建议已经分配的,百姓要交换必须要有官府介入,并且再三确认后再落定,以免百姓因此在以后闹出矛盾。
可以说这些提议,听着确实不大,但都是实实在在关乎普通百姓民生的细节。
这些要是不深入下去了解,并且不细心,不是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百姓之中,都是很难发现的。
除了这些,朱瞻壑还提了不少建议,都是朱高煦与王玉看来十分合适的。
这也是王玉都极为赞叹的地方,朱瞻壑所提的,都是一些细节方面的补充,都是可以让政策更加利民,能够更加利好民生的发展。
朱高煦听着王玉的夸赞,这次没有丝毫的推辞,坦然的受了下来。
“太子提出的这些,国事院要迅速落实,同时要让在一线的官吏,尤其是推行新政的官吏,让他们更加细心一些。
新政推行虽然紧急,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关注百姓的实际感受。
既然大明以民为本,当以民为重,这是所有官吏,各级官府,必须要去重视与追求的。”
“以民为本,以民为重,皇上这话,说得当真是好,这一点,确实是朝廷以及各级官府,所有大明官吏,都需要做的。
请皇上放心,皇上这条大明精神,臣一定让各级官府之官吏认真学习,识得其中精髓与奥妙。”
王玉心头无比的火热,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天下百姓为重等等话语,他是知道的,不少皇帝都这样说过。
但是,以民为本,以民为重这八个字,起码如今是朱高煦提出来的,除此之外,也是朱高煦真正做到了这八个字。
因为如今所有的政策,不都是为了这八个字而服务的吗?
这几个字,一下子让王玉找到了核心,就是他们做这些的核心,就是因为这八个字。
在王玉看来,这几个字作为如今大明的国本,都不为过。
只要将这八个字做好,做到,大明必然能够打破那个王朝的魔咒。
但王玉心中又很清楚,想要真正做到这个八个字的精髓与奥妙,又是何等的难。
朱高煦说得无心,但王玉如今这一说出来,顿时眼前一亮。
这个精神,似乎更加的贴合如今的大明,准确来说是今后的大明。
“王玉,你提醒我了,这八个字,确实值得宣传,让所有人都必须要体会其中的精髓与奥妙。”
看着王玉面带笑容,朱高煦随即叫来军机处与国事院以及各部的人。
既然要宣扬这个精神,那就必须要趁热打铁。
将这个精神传达开后,朱高煦又让宣传司开始进行全面宣传。
处理好这些,朱高煦又叫来柳进。
“参见皇上。”
“免,这次找你,有一事你必须要尽快去安排。
朝廷直属的产业,必须要尽快在各地落实下来,这么些时间,该考察的也考察清楚了,那就尽快。
各个大城,优先去部署,给你半年的时间,半年之内,必须要落实。
另外对大明这里的核心之地,有人要经商,可以予以扶持。
你要和银行对接好,银行接下来会全面发行纸币,之前给你们说过的贷款之事,你们要尽快商议出来,针对那些想要行商的,如何发放这个贷款,贷款年限与利息该如何界定。
而对大明南洋核心之地,也就是原本的大汉,两年之内,他们可以在这边经商,但不能办理任何资质,不能开设公司,其经商也需要进行一定的限制。
这两年的时间,留给大明这边的人他们经商的机会。
两年后,再取消对大明南洋核心之地的所有商业限制,全部一视同仁。”
这点,是朱高煦思考已久的。
朝廷直属的产业公司提前布局,这是要保证朝廷直营的头部地位,毕竟真有风险的时候,朝廷直营的才是抗风险的核心成员,背后毕竟有朝廷背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