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处处落后的大明,逼着朱高煦开始二度全面血色清理的卫所(2/2)
而至于两年的限制,这点朱高煦也很无奈。
原本大汉那里的商业,比大明发达太多了,大明这边的商业尽管也繁华,但对比那边,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尤其是如今对大明各地的资产进行重新洗牌,要是这个时候不把原本大汉那边的资本以及商人拦住,大明这边的核心之地,很快就能够被全面兼容。
大明这里的人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时间去适应,再加上逐渐崛起,都需要时间。
两年的时间,这是朱高煦给的极限,也是给这边的人一个最好的机会。
可以说如今重新洗牌的大明,只要有人去做,只要守规矩的去做,是很容易就能够做起来的。
朱高煦想要的,是两边的商业有各自的竞争力,而不是呈现一面倒。
虽然如今都是大明,但很明显,原本的大汉那里,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不同,衍生出了很多。
若是完全被控制,那么这里将不会是大明的第一核心地,那时大明的第一核心地就会成为原本的大汉。
虽然南洋那些地方是他亲手打造起来的,但如今的情况,大明这里为大明的第一核心地,是绝对不能变的。
这也是在原本的大汉时都没有进行过这样的扶持,可在这里,他反而要进行扶持的原因。
这里的市场,不能全部被第二核心地给占据。
两年的时间,足够这里的人适应,到时也可以和第二核心地,也就是原本的大汉那里过来的人,勉强掰一掰手腕了。
原本的大汉之地那里,朱高煦很清楚,已经在开始渐渐诞生出资本的雏形了。
而在大明这边呢,目前基本什么都还没有,因为之前都在准备,根本就还没有铺开。
与那边相比,落后得不是一点半点,在那边,这些都快成为一套完善的体系了。
这边银行都还没有开张了,还在不断的印刷纸币,那边已经连票市、货市、金市等等这些玩意都有了。
朱高煦有时候都挺无奈的,这朱瞻基,十来年的时间基本啥也没有做,原本大汉的那些,他也没有太过保密,这边是一点都没跟。
导致如今他回来了,这边是一点基础都没有。
这里毕竟才是大明真正的核心之地,他可不想这里今后被那边给反超了,而且还是一骑绝尘的反超。
柳进闻言,他也知道了朱高煦担心的是什么,在意的是什么了。
可这方面,他也无奈又苦涩。
如今来到这里,总共就这么点时间,要铺开的摊子又大,就准备的时间,都得不少,他又能怎么办?
朱高煦所担心的,他也担心,毕竟这些,除了朱高煦,就属他最清楚了,到底他就是负责干这块的。
原本这边是全面领先外面的,但如今,被第二核心地,也就是原本的大汉给全面反超。
要是早知道有回来的这天,到处那边的发展,说什么都得控制一下了。
不再去想,柳进坚定看向朱高煦。
“皇上,臣竭尽全力,加快一切的推进进程。
争取不用半年,在三个月内全面落实下去。
不过这些,需要银行以及其余各部的配合,同时还有通讯司,电话机的配备,尽快让各个大城尽快连接,这样还能节省不少时间。”
“行,你只管放手去做,朕会让银行与其他各部配合你。
至于通讯的事情,进展已经全面提速了,那些困难,该克服的就去克服。
当初在那边,条件更差都过来了,如今情况明显好太多,更不要有抱怨。”
柳进应下,又与朱高煦商议了一会的细节,随即退了下去。
在柳进离开后,朱高煦也思考许久,随即不断下发指令。
时间缓缓过去,新政的推行进一步完善,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按照预估,再有半年,就能全面完成。
这一日,朱高煦正在处理事务,于谦一脸凝重,匆忙走来。
“皇上,臣无能,军改出现了问题。
对卫所制度的整改,以及军制的整改,原本一切顺利,可在南方的一些地方,以及西南地区,出现了意外。
南方有十一个卫所造反,西南诸多土司抗命整合。
这一份是详细脉络经过,这一份是军机处做的平定方案,还请皇上过目。”
朱高煦闻言,不仅没有丝毫生气,反而来了很大的兴致。
造反?还是那些卫所?土司抗命?
对他而言,这可真是一些新鲜的词汇。
毕竟在如今朝廷的大军威压之下,外面的那些地方,都只能老老实实的,在大明这个核心之地,反而有人敢造反,可真是让他意外又好奇。
朱高煦拿过第一份奏章,认真看完之后,随即看向第二份处理方案。
全部看完,朱高煦闭目沉思了起来。
造反的卫所,以南方居多,江西、湖南等地也有。
而原因,也是因为那些卫所出现了大量的兼并情况,以及不少人的旧账被翻了出来。
沿海的一些卫所,当初竟然与倭寇勾连,连同地方官吏,大肆贪墨钱财的同时,利用倭寇的手解决一些百姓,这些人再将那些空出来的田地进行侵占。
朱高煦都有些意外,当初朱棣可是将沿海的那些地方,都清理过一次的。
如今看来,当初朱棣的那次清理,还没有清理完全呢,居然还有遗漏。
现在这些人,因为之前朱瞻基让卫所独立招募新军,任由卫所发展壮大,那些人又借机做了不少坏事,现在怕死了,想要联合起来反抗。
以武抗拒整改,这,不就是造反么?
其他地方的几个卫所,除了与倭寇勾连这点没沾,但勾连山匪这些,可是也有的。
其他的事,也是一点都没有少做。
至于西南的土司,则是之前的土司制度逍遥惯了,如今朝廷要收紧约束,这些人,就不同意了。
这也是朱瞻基搞出来的烂摊子。
本来朱棣时期对这些土司就有很深的掌控,但朱瞻基上来这十来年,完全的放松,使得土司有了胆气。
朱高煦心中很是无奈,这些人,是在逼着他,要再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血色清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