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实验室讨论语言符号(2/2)
---
次日,“灵韵”项目组迎来了一位重量级且意外的访客——计算机学院的副院长,李建军教授。李教授以治学严谨、眼光犀利且极度注重实际效益与应用前景着称,在学院内颇有威望。他显然是听说了“灵韵”在初期内部展示中展现出的独特潜力,特意抽空前来深入了解项目进度和未来发展可能性。
徐卓远作为核心算法负责人,向来不擅长也不喜欢这种带有汇报和社交性质的场合,他的世界更倾向于与代码和逻辑直接对话。因此,大部分的介绍与沟通工作,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沟通能力更强、对项目整体把握也更全面的封瑶肩上。
封瑶对此早有心理准备,她落落大方地迎上前,引导李教授参观他们的简易工作区,并利用投影清晰地向李教授展示了“情感锚点”模型的核心构想、初步的模拟数据流以及潜在的应用场景设想。她的表达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既充分阐述了项目的理论创新性与前沿性,也毫不避讳地客观分析了目前面临的数据稀疏性挑战、模型泛化能力的技术难点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伦理考量。
李教授听得非常专注,严肃的脸上看不出太多情绪,只时不时微微点头。直到封瑶讲述完毕,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沉稳:“思路非常新颖,切入点也很有价值,直指人工智能情感交互领域的核心难题。封瑶同学,你对项目整体的把握能力、逻辑梳理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都非常出色。”他话锋一转,目光投向旁边一直沉默伫立、仿佛置身事外的徐卓远,“徐同学的技术实力和攻坚能力,我是早有耳闻的。你们俩一个主内,专注技术纵深突破,一个主外,负责方向把控与资源协调,这个互补型搭配非常不错。项目要继续保持这个势头,扎扎实实推进。学校这边,会关注并给予必要的资源支持。”
送走李教授后,实验室里恢复了之前的安静,但空气中似乎还残留着一丝官方审视带来的无形压力。徐卓远走到封瑶身边,看着正在整理资料的她,忽然开口,语气带着他特有的那种摒弃了社交辞藻的直接:“你应对这类外部审查和资源争取场景的效率非常高。情绪稳定性、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与策略性,均显着优于常规认知下的平均水平。这有效弥补了我在对应功能模块上的短板。”
这不是社交场合的客套恭维,而是他基于冷静观察后得出的客观结论,如同在程序日志中记录下一项性能优越的模块参数。
封瑶闻言,先是一怔,随即忍不住“噗嗤”笑了出来。能被徐卓远这样一本正经地“分析”和“肯定”,简直比得到李教授的直接夸奖还让她有种奇特的成就感。她起了玩心,顺着他的语境调侃道:“哦?那是不是意味着,我在我们这个‘项目协作系统’里,也成功晋升为一个有价值的、甚至不可或缺的‘功能模块’了?”
徐卓远竟然真的偏头认真思考了一下,然后郑重其事地点了点头,用确认bug修复般的口吻回答:“可以这么建模。你的存在,显着优化了系统整体的鲁棒性(Robtness)和对外的多协议交互接口性能。模块评级:优秀。”
封瑶顿时哭笑不得,心里却不受控制地泛起一丝奇异的甜意。看,这就是徐卓远式的认可。笨拙、直接、毫无修饰,却又因为其绝对的真实和基于事实的判断,而显得格外珍贵。
她走到窗边,傍晚的夕阳正奋力挥洒着最后的光辉,将天空晕染成一片绚烂温暖的橘红色调。她想起前世,自己也曾无数次这样站在校园的窗前,看着同样的落日,内心却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对自身价值的深刻怀疑,以及一种无处安放的漂泊感。而此刻,她的内心是前所未有的平静与坚定,仿佛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轴。
重活一世,她终于透彻地明白,真正的成长与逆袭,并非是要变得多么耀眼夺目,去压倒所有人证明自己。而是学会接纳不完美的自我与过去,珍惜眼前触手可及的一切温暖与善意,并用一种温柔却坚定的内在力量,去主动弥补遗憾,去耐心构建自己想要的关系网络与未来图景。是与母亲冰释前嫌、双向治愈的亲情,是与徐卓远这样独特的伙伴并肩探索、相互补足的默契,更是自我内核的逐渐稳固与强大。
“在看什么?”徐卓远的声音在身后响起。他不知道什么时候也走到了窗边,学着她的样子,安静地看向窗外那片燃烧的天空。
“看夕阳,很好看。”封瑶轻声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
“嗯。”徐卓远应了一声,他的目光落在天际那变幻的色彩上,瞳孔中似乎有数据流在快速闪动,或许在潜意识里分析着光线的波长、云层的折射率。但这一次,他没有立刻转身回到他那由代码构成的世界里,而是就这样静静地,陪她站了一小会儿。
窗外的世界依旧熙熙攘攘,实验室里安静得只能听到机器运行的微弱低鸣。但在这片静谧之下,某种无形的情感联结与理解,正如那窗外的夕照般,温暖而不灼人,悄然蔓延,无声地浸润着这片属于他们的空间。
封瑶知道,前路的遗憾尚未完全弥补,成长的课题也远未结束,甚至可能还有更大的挑战隐藏在未来的迷雾中。但有了这些被重新锚定、牢固建立的情感坐标,有了身边这个虽然思维模式奇特却无比真实可靠的伙伴,她对于亲手书写一个不同于前世的、更加饱满、更加无悔的青春故事,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
而在徐卓远内部那精密如同星辰运转的处理器中,那个被标记为【封瑶-特定社交情境反应模式】的独立观察进程,再次自动记录下一条新的数据:在共同完成一次高压力、高关注度的对外汇报任务后,对象(封瑶)表现出持续且稳定的积极情绪状态(依据:面部肌肉运动单元组合分析、声谱特征基线对比及微表情识别),并伴有非任务导向的、纯粹的、欣赏自然景观的放松行为。值得注意的是,该行为与系统(指他自己)当前的非运算状态产生了短暂的、未经过逻辑调度的同步。这一观测结果,被系统核心标记为【高价值-正向交互】,并进一步微调了那个关于“长期协作伙伴稳定性与效能”的潜在评估模型。某个关联参数的权重,被无声地调高了一个小数点后的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