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数学系的访客(2/2)
就在沈思雨转身欲走的瞬间,封瑶开口了,声音温和如常,带着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沈学妹,请稍等一下。”
沈思雨停下脚步,有些意外和茫然地看向封瑶,对这个在徐卓远身边气质温婉从容的学姐,她有些印象,但并不熟悉。
封瑶对她微微一笑,然后转向徐卓远,语气自然商量道:“卓远,你刚才构建的那个‘认知稳定性系数’K,其数学基础涉及非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这是否与沈学妹请教的那个非线性波动方程的稳定性问题,在底层逻辑上有某种相通之处?比如,都涉及到李雅普诺夫函数思想的不同表现形式?或许,你可以用一个简化版的模型,给她一点方向性的提示?既能解答她的疑惑,也可能对我们当前模型优化,比如阈值设定的理论依据,带来新的视角?毕竟,不同领域的稳定性问题,有时会存在意想不到的映射关系。”
她的话语不急不缓,既点出了潜在的技术关联性(这最能打动徐卓远),又给了沈思雨一个台阶下,避免了直接要求徐卓远改变主意的生硬,同时将这次“干扰”转化为可能对项目有益的“灵感契机”。
徐卓远的目光在封瑶脸上停留了一瞬,镜片后的眼神似乎有细微的波动。他似乎在快速评估封瑶提议的“逻辑合理性”。非线性系统稳定性……情感认知稳定性……映射关系?他的思维高速运转,封瑶的话像一把钥匙,似乎开启了一个他之前未曾深入思考的类比方向。随即,他看向沈思雨,语气依旧平淡,但内容已有所不同:“你具体卡在哪个引理的推导上?”
沈思雨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眼中重新燃起希望,连忙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翻开手中的书,指着一处用铅笔仔细标注的地方:“就是这里,关于这个能量估计式的迭代,在应用到您提到的那个变分结构时,我总是无法收敛到您提到的那个先验估计界……”
徐卓远接过书,快速浏览了一遍,然后拿起笔,在旁边的草稿纸上流畅地写下几行简洁却至关重要的公式和关键的变换思路。“你的方法陷入了局部极小,忽略了边界项在弱意义下的衰减性质。尝试用这个改进的泛函重构问题,注意边界条件的弱形式处理,这里,”他用笔尖点了点纸上的一个关键点,“引入索伯列夫嵌入定理的非紧性估计。”
虽然他的讲解依旧精炼,几乎没有一句废话,但对于真正钻研其中的沈思雨来说,这几句点拨直指要害,瞬间打通了阻塞的思路。她眼睛越来越亮,紧紧盯着草稿纸,喃喃道:“原来是这样……我忽略了衰减性!谢谢徐学长!太感谢了!”她抱着书和那张珍贵的草稿纸,如获至宝,又感激地看了封瑶一眼,真诚地道谢:“也谢谢封瑶学姐!”这才心满意足、脚步轻快地离开了实验室。
实验室再次恢复安静。
林骁凑到封瑶身边,压低声音,带着点调侃和佩服:“可以啊瑶瑶,现在都能当徐大佬的‘外交发言人’兼‘灵感催化剂’了?刚才那波操作,润物细无声啊!既帮了学妹,又可能给项目带来了新思路,一举两得。”
封瑶轻轻摇头,笑了笑,低声道:“只是觉得,学术交流有时也需要一点契机和桥梁。卓远的心思都在项目上,我能做的,就是尽量让这些‘意外’不至于变成纯粹的干扰,甚至能转化为助力。”她并未居功,只是陈述事实。
她不经意间看向徐卓远,却发现他正看着自己,目光中那审度的意味比刚才更加浓郁,仿佛在进行一次复杂的数据重校准,试图解析她行为背后的所有变量和参数。
“内部逻辑系统更新:封瑶介入处理外部干扰(沈思雨)。行为模式:提供替代解决方案,建立技术关联性,优化社交摩擦损耗。结果:有效维持了当前工作进程,未产生额外时间成本,同时获得了外部个体的正向反馈(沈思雨的感谢)。潜在收益:可能为当前项目(情感可视化)稳定性分析提供跨领域借鉴。此行为显示出对核心节点(自身)工作模式的深度理解与主动辅助优化倾向。动机分析复杂度提升。需进一步观察数据点。”
他沉默地转回屏幕,但在接下来的讨论中,当封瑶提出关于“如何将文学描述中的‘豁然开朗的狂喜’这种复合情绪,更精准地分解为可量化的生理信号特征,并映射到粒子系统的‘重组’阶段”时,他罕见地没有立刻给出技术答案,而是停顿了片刻,像是在检索更优的解决方案,才开口道:“这需要建立更精细的情感颗粒度词典和多模态信号融合算法。或许……可以参考一些认知心理学的情感维度理论,比如结合效价-唤醒度模型,再引入‘顿悟’相关的脑电特征指标作为辅助判断。”
这是他第一次,在纯粹技术讨论中,用了“或许”这样带有不确定性和探讨意味的词语,而不是直接下达指令或给出唯一解。
封瑶的心,像是被羽毛轻轻拂过,泛起一丝微澜。她知道,改变正在发生,细微却真实。他开始考虑她的问题背景(文学描述),尝试从更广阔的学科(认知心理学)寻找工具,甚至使用了带有协商意味的词汇。她微笑着点头,眼神明亮:“好,这个思路很有启发性。我回头就去详细查阅这方面的文献,特别是关于‘顿悟’的神经机制研究。”
窗外的星光愈发璀璨,与实验室冰冷的LED灯光交融,仿佛也在注视着这片小小天地里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技术的探索在深入,情感的涟漪在扩散,一些坚冰似乎在无声中悄然融化。封瑶握了握掌心,感受着重生带来的力量与清晰的方向感。前路漫长,但她已不再畏惧,无论是技术的巅峰,还是……通往他内心的,那条布满代码与逻辑,却也正因为她的存在,而开始悄然生长出柔软藤蔓的、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小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