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回校园开启逆袭人生 > 第285章 数学系的访客

第285章 数学系的访客(1/2)

目录

第二百八十五章

沈哲的到来与离去,像一阵清风吹过实验室,带来了外部世界的气息,也短暂地打破了徐卓远周身那层无形的壁垒。当他重新将注意力放回舞台剧项目时,封瑶敏锐地察觉到,他眼神中那份纯粹的、属于技术探索的光芒,似乎比之前更亮了一些。沈哲真诚的赞叹,无疑是对这个项目潜力的一种隐性背书,也间接肯定了徐卓远在此中贡献的价值。这对于向来只在意“逻辑正确”与“技术最优”的他而言,是一种无需言说却切实存在的正向反馈。

“我们继续。”徐卓远的声音将封瑶的思绪拉回。他直接调出了刚才构建的数学模型雏形,开始更细致地阐述参数设定的逻辑。“‘世界观碎裂’的视觉表现,核心在于混沌与秩序的转换速率。我们可以引入一个‘认知稳定性系数’K,它由情绪识别模块输出的‘困惑度’、‘震惊度’以及基于皮电、心率变异性等计算的‘情感熵值’实时计算得出。当K值低于某个动态阈值,粒子系统将从有序状态(代表固有的认知框架)向混沌状态(代表碎裂与重组)跃迁,其相变过程的数学描述,可以类比某些非线性动力系统的分岔行为……”

他的讲解清晰、冷静,不带任何冗余的修辞,却精准地描绘出一幅由数据和算法驱动的、动态的情绪景观。封瑶认真听着,心中既有对技术实现的思考,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欣慰。前世,她几乎从未有机会如此近距离地、心平气和地聆听他阐述他构建的“世界”。那时的她,总是被他过于直接和严谨的语言刺伤,下意识地退缩,将他所有的分享都误解为一种居高临下的指导。如今,褪去了自卑与敏感的外壳,她才能真正欣赏这份理性之美,如同欣赏一首由逻辑和公式写就的、结构精妙的交响诗。

林骁也听得连连点头,虽然部分数学细节让他有点头晕,但核心思想他抓住了:“也就是说,我们不需要预先设计好每一种‘碎裂’的动画,而是设定好规则,让程序根据演员当时的真实情绪反应,‘生长’出独一无二的视觉效果?这太酷了!这才是真正的‘交互艺术’!”

“理论上是这样。”徐卓远确认道,指尖在键盘上敲击,调出一组模拟数据流,“但规则集的完备性和鲁棒性需要大量测试数据来验证和调优。目前模型的敏感度可能过高,容易因生理信号的微小波动产生误触发。”

“数据采集和测试交给我来协调。”封瑶适时接过话头,她拿出刚刚起草的技术可行性计划书初稿,“我已经初步列出了需要文学院配合的节点,包括演员的情绪基线采集、特定台词语境下的情绪诱发实验等。林骁学长,这部分可能需要你和苏学姐深入沟通,取得演员们的理解和配合,尤其要解释清楚数据用途和隐私保护措施。”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林骁拍着胸脯保证,干劲十足,“苏学姐通情达理,为了最终效果,她肯定会全力支持。我等会儿就去找她敲定初步的时间表。”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再次被敲响,声音轻微而带着一丝犹豫。

这一次,门外站着的是一个穿着浅蓝色毛衣、扎着利落马尾辫的女生,她手里抱着几本厚厚的数学参考书,书脊上《非线性泛函分析》、《偏微分方程现代理论》等标题隐约可见。她脸上带着些许紧张和期待,目光在实验室内快速扫过,最终精准地落在徐卓远身上,眼神一亮,像是不自觉地松了口气,又立刻因为成为视线焦点而更加拘谨。

“徐卓远同学?”女生的声音清脆,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怯。

徐卓远抬起头,表情依旧是惯常的平淡无波,甚至因为思路被打断而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不耐:“是我。有事?”

封瑶和林骁也停下了讨论,看向门口。封瑶心中微动,这个女生她有些眼熟,似乎是数学系大二的学妹,名叫……好像是叫沈思雨?前世似乎也曾在徐卓远身边出现过几次,但当时的封瑶自顾不暇,并未过多关注。只隐约记得她数学天赋不错,是少数几个能跟上徐卓远思路的低年级学生之一。

沈思雨走进来,将怀中的书稍稍抱紧了些,像是寻求一丝安全感:“徐卓远同学,我是大二数学系的沈思雨。关于你上次在陈教授讨论班上提到的那个关于‘非线性波动方程渐进解稳定性’的证明思路,我回去仔细研究了一下,有几个地方不太明白,想向你请教一下……”她说着,目光快速扫过徐卓远面前屏幕上那些复杂的公式和代码流,眼中流露出纯粹的崇拜与求知欲,“不知道你现在是否方便?”

又是一个被徐卓远学术光芒吸引而来的请教者。封瑶心想。徐卓远在数学系是出了名的难接近,但总有不畏“冰山”、执着于解惑的学生尝试靠近,沈思雨显然是其中之一。

徐卓远闻言,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显然认为这打断了他当前更重要的项目工作。他看了一眼屏幕右下角的时间,语气公式化,没有半分暖意:“现在不是常规答疑时间。相关问题可以发邮件,或者下周讨论班后预留十分钟。”

他的拒绝干脆利落,不带任何转圜余地。沈思雨脸上期待的光芒瞬间黯淡下去,脸颊泛起一丝被直白拒绝的窘迫红晕,她低下头,小声道:“……好的,对不起,打扰了。”抱着书的手指微微收紧,指节有些发白,转身就欲离开这个让她感到尴尬的地方。

封瑶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她理解徐卓远的处事方式,效率至上,不喜计划外的社交干扰。但看着沈思雨那明显受挫、几乎要落荒而逃的样子,她心中轻轻叹了口气。重活一世,她更能体会这种鼓起勇气却被冰冷回绝的感受。这无关风月,只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共情。而且,她隐约记得,前世沈思雨后来在应用数学领域似乎也小有成就,或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