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三大粮商(1/2)
沧州城,城东,粮商大户张家正堂的门窗紧闭,密不透风,哪怕外头风雪肆虐,也难侵得半分。然而,满室压抑的气氛,却比寒冬的风雪更为刺骨。
上首的紫檀木椅上,家主张万山紧裹着厚重的狐裘,双手死死攥着扶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目光扫向下首三人时,难掩沉郁之色。
堂中炭盆里的银霜炭烧得正旺,不时有火星子“噼啪”爆开,可这炽热的火光,却丝毫未能驱散众人心中的寒意,反倒让沉默的氛围愈发滞闷。
账房管事周立手中紧攥着账本,指腹将泛黄的纸页揉出了深深的褶皱,他几次抬眼,试图打破沉默,却被张万山阴沉如墨的脸色硬生生逼了回去。
粮铺掌事张有财垂着头,鞋尖下意识地蹭着青砖地面,连呼吸都刻意放轻。昨日西城分号伙计传来的消息,如巨石般压在他心头,这些天仅卖出去三升米,柜台前冷冷清清,竟无一人问价。可这话,此刻却如鲠在喉,不敢轻易吐出。
身着青布儒袍的幕僚李默,端着早已凉透的茶盏,望着炭盆里渐渐蜷起的灰烬,神色凝重,压低声音说道:“家主,派去盯梢的人回来了。赵氏粮行每日寅时开门,后门总有三辆骡车送粮,车帘捂得严严实实,拉车的车夫只知粮从西市而来,再问不出其他………”
话音刚落,张万山猛地将手中茶盏掼在桌上,青瓷杯沿与桌角碰撞,溅出的茶水顺着木纹蜿蜒而下,在青砖地上洇出一道深色的印子。
“查不出?”他声音沙哑,带着难以遏制的火气,“张家在沧州经营粮行三十年,如今竟被一个来路不明的外人压得抬不起头,你们连他的粮源都查不到?”
堂内瞬间陷入死寂,唯有炭盆里的火声渐弱,窗外的风雪声也似乎被这压抑的气氛震慑,悄然止息。
三人皆垂着头,大气都不敢出,仿佛连地砖缝里透出的寒气,都能顺着骨头缝往上钻。
就在正堂的沉默压抑到极点时,门外传来门房小心翼翼的轻叩声:“家主,西城李家的李家主,还有南城沈家的沈家主,说是有急事求见,此刻正在外厅候着。”
这声音如石子投入深潭,张万山紧皱的眉梢微微一动,手指缓缓松开扶手,指节上的青白之色也渐渐褪去。
他瞥了眼底下三人,语气虽仍带着余怒,却已有所缓和:“他们倒来得巧,将他们请进来。”
堂门打开,一股裹挟着雪沫的寒气汹涌而入,随后走进两个裹着厚皮袄的身影。李家家主李博明身形偏瘦,此刻脸色被冻得通红,一进门便搓着手连连叹气。
沈家家主沈静柏身材略显圆润,走动间微微气喘,眉头紧蹙,棉鞋上还沾着未扫净的雪粒。两人刚站稳,目光扫过正堂凝重的气氛,又瞥见桌上溅落的茶水印,脸色皆是一沉。
“万山兄,”李博明率先开口,声音中透着焦急,“你这儿想必也收到消息了?那赵氏粮行今日又放出话来,说过几日还要降粮价,再这么下去,咱们几家的粮铺………”
沈静柏接过话头,语气愈发沉重:“沈家的铺子今早开门,七八间铺子一上午才卖出去半斗糙米!百姓都攥着钱等赵氏那边,咱们再不想办法,这营生怕是难以为继了!”
张万山看着两人焦灼的神色,缓缓走到炭盆边,添了块银霜炭。火星子“噼啪”一跳,映得他脸色明暗不定:“你们来,也是为了这事?”
说罢,他挥了挥手,打发账房与粮铺管事退下,只留幕僚李默在旁。待正堂里只剩四人,他才示意李、沈二位落座,又亲自为他们添上热茶。
“实不相瞒,张家也正为此事发愁。那赵氏来路不明,粮源更是毫无头绪,一味低价抛售粮食,显然是冲着咱们沧州城内的粮商来的。二位今日前来,想必是已有主意?”
沈静柏垂首端起茶盏,指尖轻轻摩挲着温润的瓷壁,只轻轻吹开浮在面上的茶沫,却并未言语,神色莫测,让人瞧不出半分急切。
一旁的李博明却按捺不住,闻言刚沾着椅边便霍然直起身,声音急切:“万山兄,都这时候了,沧州粮商向来以张家马首是瞻。今早我从赵氏粮行门口路过,瞧见排队的百姓都绕了半条街,再不想办法,咱们库房里的陈米可就要烂在手里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