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若曦改命记5(2/2)
“嗯,送了明儿一块玉锁,刚走。”若曦把锁递给他看。
胤祯接过来,掂了掂,又放回她手里。“是个好东西。”他语气没什么起伏,伸手拂去肩上的雪粒,“我碰见他们下山了,没说话。”
若曦把玉锁收好。“饭得了,吃饭吧。”
胤祯“嗯”了一声,又看了儿子一会儿,才转身和她一起往外走。走到门口,他忽然说:“今年雪大,开春怕是会有冻灾。我明日得去
“好,”若曦应着,“多带几个人,路滑。”
两人都没再提方才来的故人。就像一阵风,吹过也就散了。
雪化了,山路泥泞难行。胤祯去庄子里待了三四日才回来,靴子裤脚都沾满了泥点,脸上带着倦色,眼神却清亮。
“都安排妥了,”他坐在炕沿上,由着若曦帮他解下沾了泥污的外袍,“存了些粮,也让人把孤寡老人的屋子都看了看,该补的补了。”
若曦把袍子递给芸香,又端了碗刚沏的浓茶给他。“遇上麻烦了?”
“没什么大麻烦,”胤祯喝了一大口茶,“就是有几个老户,倔得很,不肯离了那快塌的旧屋,费了些口舌。”他放下茶碗,揉了揉眉心,“好在最后都劝动了。”
若曦没再多问。这些庶务,前世离她很远,如今听来却真切。他不再是那个只需考虑军国大事的皇子王爷,她也不是那个只盯着御前风云的官女。米粮、屋舍、过冬的柴炭,这些才是眼下顶要紧的事。
弘明爬过来,扒着胤祯的腿要往上攀。胤祯弯腰把他抱起来,掂了掂。“这小子,又沉了。”他任由弘明的小手在他脸上胡乱拍着,也不躲。
“庄子里送了新磨的糯米粉来,”若曦说,“晚上煮点酒酿圆子吃?”
胤祯点点头:“好,天冷,吃些暖和的。”他抱着儿子,走到窗边看了看外面泥泞的院子,“这路,还得晴几日才能干爽。”
夜里,酒酿的甜香混着桂花的味道在屋里飘散。圆子搓得小小的,糯糯的,浮在清甜的汤里。一家三口围坐在炕桌边,弘明坐在若曦怀里,眼巴巴地看着碗,小手一抓一抓。
“烫,晾晾再吃。”若曦舀起一个,轻轻吹着。
胤祯吃得快,一碗下肚,额角见了汗。他又盛了半碗,速度慢了下来。“十三那日来,”他忽然开口,语气平常得像说起天气,“没说什么别的?”
若曦正小心地喂弘明吃一小口圆子,闻言动作没停。“就看了看,送了玉锁,坐了不到一炷香就走了。”她拿帕子擦掉儿子嘴角的汤渍,“说是顺路。”
胤祯“嗯”了一声,没再追问。他低头吃着圆子,半晌,又说:“开春后,我想把后头那片坡地开出来,种些果木。总靠庄子里送,也不是长久之计。”
“你想种什么?”
“桃李什么的,都好。三五年就能挂果。”他抬眼看了看她,“到时候,明儿也能跑能跳,正好在树下玩。”
若曦想象了一下那个画面,嘴角微微弯起:“那挺好。”
弘明吃了几口,便在她怀里扭来扭去,不肯安分了。胤祯放下碗,伸手把他接过去。“我来,你好好吃。”
他让儿子骑在自己脖子上,在屋里慢慢踱步。弘明高兴得咯咯笑,小手抓着他的头发。胤祯也不恼,稳稳地托着他在屋里转圈。
若曦慢慢吃完了自己那碗圆子,甜暖的感觉从胃里蔓延开。她看着那父子俩,高大的男人,小小的孩子,灯影将他们的影子投在墙壁上,晃动着,融在一起。
京城,皇宫,那些人与事,真的像上辈子的梦了。如今醒着,过着的是有烟火气、有泥土味的日子。膝盖在变天时还会酸胀,但身边有人记得给她备好热水袋;前程是没了,可有了能自己打算的坡地,和盼着它开花结果的年月。
胤祯把玩累了的弘明抱回炕上,小家伙一沾褥子就打了个滚,自己玩起手指来。
“圆子还有,要不要再添点?”若曦问。
胤祯摇摇头,在她身边坐下。“够了。”他静了一会儿,看着跳动的灯花,忽然没头没尾地说了一句:“这样挺好。”
若曦侧头看他。他脸上没什么表情,目光落在熟睡的儿子身上,很平静。
她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嗯,”她轻轻应道,声音落在温暖的空气里,“是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