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尸忆破案局 > 第117章 无声的证言

第117章 无声的证言(1/2)

目录

金库密钥案的侦破,展现了犯罪分子利用环境物理特性的极致狡猾。结案报告墨迹未干,滨海市刑侦支队又迎来了一起看似普通,却处处透着诡异的非正常死亡案件。

案发现场是位于老城区“书香雅苑”小区的一套普通住宅。死者是独居的老人,陈伯安,七十岁,退休的中学历史教师。发现他的是定期上门送餐的社区义工。据义工描述,他按响门铃无人应答,用备用钥匙打开门后,发现陈伯安仰面倒在书房的地板上,已经气绝身亡。现场没有打斗痕迹,门窗完好。

初步的现场勘查和法医检验,将死因指向了心脏骤停。陈伯安有多年冠心病史,床头柜里还放着硝酸甘油,似乎这是一起再正常不过的因病猝死。

然而,细心的法医在尸检时,发现了一个难以解释的细节——在陈伯安的右手食指指尖,发现了一处极其微小的、新鲜的刺伤,伤口周围有轻微的化学灼烧痕迹。经化验,残留物是一种成分复杂的生物碱,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

一个心脏病患者,指尖怎么会沾染如此剧毒?是意外沾染,还是……他杀?

案件性质瞬间变得扑朔迷离。李振带队重新封锁了现场,进行第二轮更加细致的勘查。

书房是典型的学者风格,四壁皆书,收拾得井井有条。陈伯安倒在他的书桌旁,桌上摊开着一本厚重的、皮革封面的古籍,旁边放着老花镜、放大镜和一副白手套。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除了死者指尖那一点不和谐的毒素。

“查清楚那本书,还有他指尖的毒物来源!”李振下令。

技术员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检查那本摊开的古籍。这是一本关于古代巫蛊方术的冷门杂记,纸质泛黄脆弱。在摊开的那一页,恰好记载着一种利用特定植物汁液混合炼制见血封喉毒药的方法。描述中提到的植物特征,与陈伯安指尖检测出的生物碱成分有重合之处。

难道陈伯安是在研究这本书时,不小心被书中某处沾染的古老毒药刺伤了?但这本书经过检测,书页上并没有检测出同类毒物残留。而且,那种复杂的生物碱极不稳定,很难在书页上留存多年。

江雨在接到现场照片和初步报告后,敏锐地注意到了几个矛盾点:一个患有严重心脏病的老人,为何会痴迷于研究如此冷门且危险的古代毒药?现场过于整洁,没有任何配制毒药的器皿或原材料。那点毒物,像是被精准地、一次性注入他指尖的。

她建议李振,重点排查几个方向:

1.陈伯安的社交关系:尤其是近期与他有过接触的人,是否存在矛盾或利益冲突。

2.那本古籍的来源:它是如何到陈伯安手中的,之前经手过哪些人。

3.现场所有看似平常的物品:尤其是死者日常接触频繁的东西,进行毒物残留的普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