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兆灵 > 第120章 像人与否

第120章 像人与否(1/2)

目录

沈兆玉那句出乎意料的道歉,像一块打破冰面的石头,让两人之间凝固的气氛出现了细微的松动。

白千诗心中的愤怒和冰冷并未完全消散,但一种更复杂的、想要探寻真相的冲动压过了其他。

她向前走了几步,来到观星场的边缘,与沈兆玉隔着几步的距离,一同望向那片浩瀚的星空。

夜风撩起她的发丝,带着遗迹中残留的、若有若无的硝烟和星辰的清冷。

“你……是不是早就看出来了?”白千诗轻声开口,没有看他,声音仿佛要融进风里,“我不属于这里。”

沈兆玉没有否认,金色的眼瞳依旧望着星空,语气平淡:“你的能量signatures(特征)与这个世界的主流体系存在根本性偏差。从你出现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受到了你就是最显着的‘异常点’。”

白千诗苦笑了一下,果然如此。

在他眼中,自己恐怕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行走的异常数据。

“是啊,我不属于这里。”她深吸一口气,决定不再隐瞒,毕竟在这样一个存在面前,隐瞒似乎也毫无意义,“我在寻找一个人,我的……恋人。”

她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词语,最终还是说了出来,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和深藏的眷恋:“他和你……长得一模一样。黑色的头发,还有……和你一样的,金色的眼睛。”她终于侧过头,看向沈兆玉那完美的侧脸轮廓,眼神有些恍惚,仿佛透过他在看另一个人,“他也叫沈兆玉,拥有着强大的力量,是能让人安心依靠的存在。”

说到这里,她的语气不自觉地柔和下来,带着一种沈兆玉从未在她身上见过的温暖与依赖:“但是,他的性格和你完全不同。他很温柔,很细心,会注意到所有人的情绪,会默默准备好一切。他虽然强大,却从不冷漠,他的眼神是温柔的,是会笑的。”她像是在回忆最珍贵的宝藏,每一个字都带着分量,“和他在一起,很有安全感,仿佛天塌下来,他也会第一个撑起来,然后告诉你,‘别怕’。”

这番描述,让一直波澜不惊的沈兆玉,身体几不可查地僵硬了一下。

他那总是高速运算、处理着宏大数据的大脑,似乎因为这过于具体而充满“人性温度”的描绘,出现了一瞬间的卡顿。

尴尬?不完全是。

一种更复杂的,类似于……听到某种不可思议却又无法证伪的传闻,而自己莫名成为主角一部分的微妙感觉,在他心底蔓延。

他从未想过,在某个未知的时空,存在着一个与自己容貌姓名相同,却拥有着他几乎已经遗忘、或者说从未真正拥有过的“温柔细心”、“安全感”这类特质的存在。

他沉默了片刻,才缓缓转过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以一种近乎“平等”的、而非观察研究的态度,看向白千诗。

金色的眼瞳中,那层万年不化的冰霜似乎融化了一丝,露出了其下深沉的思索。

“……很有趣的假设。”他的声音依旧平稳,但语速似乎慢了些许,“根据多重宇宙理论或高阶信息投影模型,存在容貌、姓名甚至部分能力相似的平行个体,是可能的。但性格的截然相反……”

他微微蹙眉,似乎在调动庞大的知识库进行推演。

最终,他给出了一个更倾向于自身认知范畴的推测,带着一丝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极淡的自嘲:“或许,那是在无数次轮回与记录中,某个时间碎片里……尚未被磨灭掉所有‘软弱’与‘温度’的我吧。”

他顿了顿,像是在消化这个想法,然后轻轻摇了摇头,用一种近乎陈述事实,却又带着一丝微妙情绪的语气补充道:“只是……真的没想到,未来的,或者说……某个可能性的我,原来……可以这么好。”

这最后一句话,他说得很轻,几乎被夜风带走。

没有嫉妒,没有向往,更像是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偏离主模型的、意外美好的数据点,带着一丝纯粹的讶异和……难以言喻的复杂感触。

白千诗怔怔地看着他。

她听到了他话语里那微不可查的停顿和那一丝几乎不存在的情绪波动。

这一刻,她清晰地感受到,眼前这个看似全知全能、冷漠如神只的男人,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或许也埋藏着对“温暖”和“正常”的一丝极其微弱的、连他自己都未必承认的渴望。

星空之下,两个来自不同时空、因一个相同的名字和容貌而产生交集的灵魂,第一次超越了试探与对抗,进行了一场触及本质的对话。

真相依旧迷雾重重,前路依然吉凶未卜,但某种基于理解哪怕是有限的理解的微妙联系,似乎在这一刻,悄然建立。

沈兆玉那句带着复杂情绪的“真的没想到……原来的我,可以这么好。”,像一颗小小的石子,在白千诗心中漾开了圈圈涟漪。

她看着他被星辉勾勒出的、略显寂寥的侧影,心中那份因他之前的作为而产生的坚硬敌意,似乎又软化了一分。

“那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白千诗轻轻摇头,目光也重新投向星空,仿佛在那亿万光年之外,寻找着那个熟悉的身影,“那只是……他本来的样子。或许,也只是你曾经可能拥有的样子之一。”

她顿了顿,声音里带着一丝探寻:“你说轮回与记录……磨灭了‘软弱’与‘温度’。难道在那么漫长的时光里,就不曾有过哪怕一刻,让你觉得……想要停下来,或者,想要为某个人、某件事,仅仅作为‘沈兆玉’自己,而非一个记录者或变革者,去感受、去守护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