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都市生活苦,修仙成道祖 > 第684章 帝国边境活动加剧

第684章 帝国边境活动加剧(1/2)

目录

就在“星火计划”分析室内,因为“玄奘号”传回的信息而弥漫着一种“谨慎乐观”的氛围时,另一份来自遥远边境、标注着“最高紧急”猩红标记的战报,如同冰水般泼在了昆仑指挥中心所有高层的心头。

这份战报并非来自某单一探测器或侦察舰,而是由“深空之眼”预警网络、前线巡逻舰队、“游隼”游击分队以及“伏羲”AI的空间波动监测模块,在短短十二个标准时内,从不同方位、不同层级汇总而来的海量信息,经过AI初步筛选和情报官员彻夜不眠的分析后,得出的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共识——

格伦塔帝国在太阳系方向的边境星域,活动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急剧加剧!

最先发出异常警报的,是部署在柯伊伯带外围乃至奥尔特云初期的“深空之眼”增强网络节点。

“守望者-IV”监测站传回的第一手数据流显示,在距离太阳系约1.2光年的帝国传统巡逻区边缘,原本稀疏、规律的帝国舰船信号密度,在过去的四十八小时内陡然提升了百分之三百!这些信号不再是例行公事般的巡逻艇,而是清晰地识别出包括“利刃”级高速驱逐舰、“重锤”级巡洋舰乃至“堡垒”级战列舰在内的主力舰型号回波。它们并非无序游弋,而是在进行短距离、高频率的跃迁机动,像是在进行某种战术演练,又像是在……调整部署,清理航道。

更令人不安的是,数个隐秘部署在奥尔特云彗星核内的“浮标”探测器,捕捉到了多次异常强烈的空间翘曲信号。其能量读数远超普通战舰跃迁,其特征与数据库中被标记为“大型舰队集体跳跃”或“超大型物资运输”的模式高度吻合。这些信号源深度隐藏在帝国控制区后方,无法直接观测,但其引发的空间涟漪,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被敏感的“浮标”清晰地捕捉到。

“他们在集结,”一位负责监控“深空之眼”数据流的年轻军官,脸色苍白地向他的上级汇报,“不是小打小闹,长官。看这个能量累积曲线……他们在我们‘家门口’不远的地方,正在囤积一支……一支庞大的力量。”

如果说“深空之眼”的数据还带着间接和推测的性质,那么活跃在太阳系外围,执行骚扰和侦察任务的“游隼”游击舰队带回的情报,则提供了近乎肉眼可见的证实。

“隼眼-7”分队指挥官,一位以冷静和胆大着称的老兵,在加密通讯中的声音都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干涩:

“报告指挥部……我们按计划渗透至‘幽灵星云’进行侦察。甫一进入,被动传感器就被密集的能量信号淹没!视线所及……老天,视线所及之处,至少有超过三十个大型舰船编队在运动!‘重锤’、‘堡垒’……我还看到了至少三艘‘刽子手’级战列巡洋舰的识别信号!它们像是在进行编队合练,阵型变换极其熟练,火力分配演练……充满了攻击性。”

他顿了顿,补充了最关键的一句:“而且,它们的航向,经过轨迹反推,虽然刻意进行了迂回和干扰,但最终指向……都隐隐对准了太阳系核心方向。这绝非日常巡逻,重复,绝非日常巡逻!这他妈是在磨刀!”

另一支“游隼”分队尝试靠近一个疑似帝国前沿补给点的区域,却在距离目标尚有数个天文单位时,就被突然出现的、数量远超以往的帝国高速拦截舰逼退。对方一改往日追而不击或稍作接触即脱离的作风,表现出了极强的攻击性和驱离决心,甚至发射了警告性的重火力,迫使“游隼”分队险象环生地撤离。

“他们封锁了前沿区域,”瓦西里耶夫元帅看着“游隼”们传回的实时影像和战术报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们在清场,为更大规模的动作做准备。”

所有的碎片化信息,如同江河汇海般涌入“伏羲”AI的核心处理单元。这个已经与地球文明命运紧密相连的人工智能,以远超人类的速度处理着海量数据——舰船信号密度、能量读数、跃迁频率、阵型变化、历史行为模式、已知帝国军事学说……

几分钟后,一份长达数百页,附带大量动态星图和概率模型的《帝国边境军事活动异常评估报告》呈现在最高统帅部的全息沙盘上。

报告的核心结论冰冷而残酷:

·高概率(92.7%):格伦塔帝国正在太阳系外缘星域集结一支规模远超历次入侵的主力舰队。其兵力构成至少包含三支完整的帝国标准战斗群,辅以大量巡洋舰、驱逐舰及支援舰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