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迟滞战术与空间雷场(2/2)
·‘隐匿者’机雷:核心刻有强大的“芥子藏虚”阵符,能完美模拟周围宇宙环境的热量、引力和能量辐射特征,几乎不可能被常规扫描发现。只有当成建制的帝国舰船进入其极近的感应范围,才会被触发。
·‘破盾者’机雷:内部蕴含高频振荡灵能核心,爆炸后不产生巨大火光和冲击,而是释放出针对能量护盾特定频率的共振波,能像水银泻地般渗透护盾,直接攻击舰体本身的结构,或者导致护盾发生器局部过载。
·‘空间扭曲者’机雷:由王也亲自参与设计,引爆后能在极小范围内制造短暂但剧烈的空间褶皱,足以将试图进行战术跃迁或高速机动的帝国舰船强行“挤”出航道,甚至导致其引擎熄火、舰体结构受损。
·‘连锁反应’雷区:大片大片的机雷通过微弱的量子信号或灵能感应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片智能雷场。一旦其中一枚被触发,周边特定范围内的所有机雷会根据预设算法,自动选择最佳目标和攻击模式,形成一片覆盖性的死亡风暴。
这些机雷被巧妙地布设在引力异常区、小行星带边缘、星际尘埃云的进出口等关键节点,构成了一道道无形却致命的“暗礁”地带。帝国舰队即便再谨慎,其庞大的体积也决定了它无法完全避开这些预设的死亡走廊。
推进中的帝国舰队,不时会有一艘外围警戒舰突然毫无征兆地解体,或是整支小型编队陷入空间乱流,或是大片区域的护盾莫名失效,遭到来自“蜂群”的集火打击……每一次遭遇,都意味着短暂的停顿、阵型的调整、以及对前方航路更加小心翼翼的侦察和排雷。
帝国工程师不得不派出大量的扫雷艇和工程舰,试图清理这些无处不在的死亡陷阱。但这本身就是一个耗时巨大且充满风险的过程。“蜂群”的舰艇会像饿狼一样盯着这些落单的扫雷单位,一旦有机会便会扑上去撕咬。排雷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地球联军布雷的速度。
迟滞战术的效果是显着的,但其代价也无比惨烈。
“蜂群”舰队在帝国绝对优势的火力下,损失速度惊人。每一份战报传回,都意味着数十甚至上百名优秀的飞行员和舰员血洒星空。“剑鱼”突击艇的战损率更是高得吓人,它们几乎是用自身的毁灭,来换取帝国舰队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停顿。
“布雷小队”的行动同样充满危险,他们必须在帝国舰队的眼皮底下工作,时常与死亡擦肩而过,一旦被发现,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
然而,没有一名联军将士退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每多拖延帝国舰队一秒钟,内层防线的准备就更充分一分,地球上的亲人就多一分安全的保障。这种信念,支撑着他们在这片广阔的死亡空域中,与强大的帝国舰队进行着这场看似不对等的、却关乎文明存亡的意志比拼。
帝国舰队的指挥官显然也意识到了地球联军的意图。对方的顽强和层出不穷的骚扰手段,让他感到愤怒,却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这支看似弱小的文明,所展现出的战争韧性和战术智慧,超出了他的预期。他下令舰队保持阵型,加大扫雷力度,并派出更多的快速反应舰队清剿“蜂群”,但整体推进速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时间,在这场惨烈的迟滞战中,一分一秒地流逝。
帝国舰队那庞大的阴影,在“蜂群”的袭扰和“暗礁”的阻拦下,如同陷入泥潭的巨兽,虽然依旧在坚定不移地向前,但其扑向柯伊伯带防线的锋芒,已被悄然磨钝。
而在地球联军用鲜血和生命争取到的宝贵时间里,柯伊伯带的钢铁要塞群,炮口已校准完毕;近地轨道的死亡光环,能量已充盈欲溢;“昆仑”舰的舾装,正进入最后的倒计时;王也的仙识,也如同最耐心的猎手,牢牢锁定着那三艘“星球毁灭者”和那艘怪异的“污染巨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