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暗流再涌 火炮雏形(2/2)
李默再次来到别院。经历爆炸惨案后的别院,气氛凝重了许多,但秩序井然。新的安全规程被严格执行,双人复核、监察抽检落到实处。工匠们沉默地忙碌着,眼神中多了几分警惕和专注,效率反而有所提升。
王铁锤已带人砌起了专门用于浇铸炮管模型的小型坚炉,按照李默的要求,开始尝试不同的泥范配方和浇铸技巧。陆七则在专心改进测距仪和水平仪,他的数学天赋在此得到了充分发挥。
李默巡视一圈,略感欣慰。但在看到周氏等女眷依旧有些惊惶的眼神,以及几个空缺的工作岗位时,心头依旧沉重。赵黑子的死,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
他特意去探望了那两名重伤的学徒。郎中表示,一人伤势过重,恐难熬过今晚;另一人烧伤了面部和手臂,即便痊愈,也恐难再从事精细工作。李默吩咐用最好的药,不惜一切代价救治,并对伤者及其家眷做出了终身奉养的承诺。
离开病房时,他面色冰寒。太子的这笔血债,他记下了。
申时,一名做行商打扮的汉子,风尘仆仆地来到积善堂侧门,递上了一封密信。他是韩震昔日军中同袍,如今跑幽州一线的镖师,受韩震所托,暗中打探“幽州崔”的消息。
密信内容简短却惊心:“崔勉半年前已调离督粮道,平调至工部任闲职。崔焕仍在督军械库,其副手乃东宫侧妃崔氏之族弟。崔瑾确在幽州军中,任参军,颇得都督信任。然一月前,其名下田庄与京城某皇商有大宗银钱往来,数目可疑。另,老卒间确有传闻,当年国公爷兵败之地的军械,多由崔焕经手补充,其后一批次尤为粗劣……”
线索虽然模糊,却再次指向了幽州崔氏与军械、以及可能与东宫存在的利益输送!父亲遗书中的“幽州崔”、“粮道”、“军械”几个关键词,似乎正在慢慢聚拢。
李默将密信收起,吩咐重赏那镖师,并让其继续暗中留意,尤其查探那与崔瑾有银钱往来的京城皇商底细。他知道,调查父亲冤案,必须如抽丝剥茧,急不得,更需谨慎,一旦打草惊蛇,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李默沉思之际,福伯捧着一份拜帖匆匆进来,神色有些激动:“少爷!卫国公府遣人送来的帖子!”
李默心中一动,接过拜帖。帖子上言辞客气,以卫国公秦老将军的名义,邀请忠勇侯李默明日过府一叙,称“闻侯爷精于格物,偶得奇巧之物,欲请侯爷一观,品鉴切磋”。
语焉不详,却意味深长。林相的引荐果然起了作用!这位秦老将军,历经三朝,在军中人脉深厚,虽已半隐退,但其影响力不容小觑。他主动相邀,绝非仅仅为了“品鉴奇巧”。
“回复来使,默明日必准时赴约。”李默压下心中激动,沉声吩咐。这或许是打开军方局面,为父亲翻案,乃至为未来火炮寻找用武之地的关键一步。
夜幕降临,积善堂华灯初上。李默独立院中,仰望星空。朝堂的暗流、技术的攻坚、血案的调查、父仇的线索、军方的橄榄枝……千头万绪,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而他,正冷静地站在网中央,一步步布局,一步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