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卫国公府暗藏机锋(1/2)
翌日,巳时正刻,卫国公府。
李默准时赴约。卫国公府邸并不如想象中那般奢华,门庭略显陈旧,却自有一股沉肃威严之气。石狮镇门,老松虬劲,往来仆役虽少,却个个步履沉稳,眼神精亮,隐约带着行伍痕迹。
通传之后,一位身着寻常葛布长袍、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亲自迎出二门,正是卫国公秦毅。他并未着朝服公袍,笑容和煦,如同一位寻常的邻家老者,唯有一双深邃眼眸开阖间,偶尔掠过一丝久经沙场的锐利与洞察世事的沧桑。
“李侯爷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快请进。”秦毅声若洪钟,拱手为礼,姿态放得颇低,毫无国公架子。
李默不敢托大,深深一揖:“晚辈李默,拜见秦老将军。老将军国之柱石,功勋卓着,晚辈久仰大名,今日得蒙相召,实乃三生有幸。”
“诶,虚名而已,皆是陛下隆恩,将士用命。”秦毅摆手笑道,引李默入内,“老夫如今不过是一闲散老叟,平日里就爱鼓捣些不上台面的小玩意儿,听闻侯爷于此道乃是大家,这才厚颜相邀,侯爷莫要见笑才是。”
厅内布置简朴,并无太多珍玩摆设,倒是墙壁上悬挂着几幅巨大的边境舆图,以及一些兵器模型,透着浓浓的军旅气息。分宾主落座,香茗奉上,寒暄几句后,秦毅便直奔主题。
他命人取来一个长约三尺的木盒,打开后,里面竟是一具制作极其精良的边军所用三弓床弩的缩小模型,弩身、弓弦、绞盘、望山一应俱全,甚至还能模拟上弦击发。
“侯爷请看,”秦毅亲自演示着上弦步骤,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与遗憾,“此乃军中所用‘八牛弩’之微缩,射程可达千步,能洞穿重盾。然其上弦极耗人力时间,临阵不过发三两矢耳。且望山校准繁琐,精度全凭弩手经验。老夫闲来无事,琢磨多年,欲使其更省力、更迅捷、更精准,却始终难有寸进。听闻侯爷精通机巧格物,不知可有良策教我?”
李默心中了然,品鉴奇巧是假,考校试探、乃至寻求技术改良才是真。他仔细观摩那床弩模型,脑中飞快运转。这涉及力学、材料学、机械工程多个领域,非一时之功。但他并未露怯,略一沉吟,道:
“老将军此问,切中要害。晚辈愚见,欲省力,或可改进绞盘齿轮组,以小力搏大力;欲提速,或需研究更强韧之材料制作弓弦弩臂,并优化上弦轨迹;欲精准,则需设计更精密之刻度望山,乃至辅以算学测距定标。然此皆需反复试验、数据积累,非一蹴而就。晚辈不才,于格物略知皮毛,若老将军不弃,或可借阅相关匠作图谱,与麾下匠师共同参详,或有万一之得。”
他回答得滴水不漏,既展现了见识,指出了方向,又未大包大揽,并将合作姿态放低,提出“借阅图谱”、“共同参详”,给了对方极大的尊重和余地。
秦毅听罢,眼中精光一闪,抚掌大笑:“好!侯爷果然快人快语,句句切中肯綮!不似朝中那些腐儒,只知空谈道德文章,于国于民实无寸益!老夫这里确有历代军器监的一些图谱笔记,回头便让人给侯爷送去!”
话至此,气氛越发融洽。秦毅话锋一转,似不经意间叹道:“可惜啊,如今朝中知兵、重器之人愈发少了。便是有些许良材,也多陷于党争倾轧,难得施展。便如侯爷,献‘震天雷’此等利国神器,却仍不免宵小构陷,甚至累及无辜工匠,实在令人扼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