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砥柱中流暗礁险(1/2)
京城暮春,柳絮纷飞,暖风熏人,却吹不散积压在李默心头的层层阴霾。表面的平静之下,他能清晰地感觉到那无处不在的窥探与日益收紧的束缚。他如同一棵挣扎在巨石缝隙中的幼苗,既要奋力向上汲取阳光,又要时刻警惕来自四面八方的挤压。
辰时二刻,西郊别院。
“侯爷!侯爷!成了!您快看!”王铁锤几乎是踉跄着冲进临时充作办公处的棚子,双手颤抖地捧着一根长约两尺、黝黑发亮的铁管。这根铁管采用李默提出的“芯范铸造”法,经过数次失败,终于成功抽出铁芯,得到了一根完整的中空管件。
李默豁然起身,接过铁管。入手沉甸甸,触感冰凉。他仔细端详,管身依旧粗糙,但内壁的平整度已远超之前任何一次尝试,虽然仍能看到铸造留下的细微纹路,但已无明显砂眼和凹陷。他用一根预先打磨光滑的木棍伸入管内,缓缓推进,感觉阻力均匀,并无严重阻塞之感。
“好!好!王师傅,诸位,辛苦了!”李默难掩激动,这标志着火炮研制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立刻测量内径、壁厚,记录所有数据。接下来,要尝试打磨内膛,目标是光滑如镜!同时,以此法为基础,开始尝试铸造更大口径、更长的管件!”
工匠们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声,连日来的挫败和疲惫仿佛一扫而空。技术的突破,是对他们心血最好的回报。
然而,喜悦并未持续太久。午时刚过,负责采购的铁柱阴沉着脸回来汇报:“少爷,跑遍了城南城北的炭行和铁料铺,要么说没货,要么价格翻了两倍还不止!俺瞧着,就是那几个老字号的大店带头掐着货,故意刁难!连平时给咱们送废铁料的几个小贩,今天都支支吾吾说没了。”
李默面色一沉。经济上的绞索,终于开始致命地收紧了吗?这绝非普通商贾敢为,背后必然有来自更高层面的指令,很可能是太子一党通过掌控商业的官员或皇商施加的压力。没有充足的优质铁料和木炭,火炮的研制将寸步难行。
“知道了。”李默声音平静,心下却急转。硬碰硬肯定不行,必须另寻渠道。“福伯,我们府上以及别院,还能支撑多久?”
福伯早已盘算过,立刻回道:“回少爷,库房里精铁储备不足十日之用,普通铁料和木炭,也仅能维持半月。若是省着用,或可多撑几天,但势必影响进度。”
时间紧迫。李默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两条腿走路。第一,韩震,”
“末将在!”韩震应声道。
“你带上几个机灵可靠的弟兄,换上便服,去京畿周边的州县悄悄采购,分散开来,不要引人注意,有多少收多少,价格可适当上浮。特别注意那些民间的小铁矿和炭窑,试试能否建立长期供应。”
“得令!”
“第二,”李默看向福伯,“将我名下那两处收益尚可的田庄地契,还有母亲的一些陪嫁首饰,悄悄拿去典当,换取现银,以备不时之需。”
“少爷!”福伯惊呼,典当祖产和夫人嫁妆,这若是传出去……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李默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记住,要隐秘,通过不同当铺分多次进行。”
他必须撑过这段最艰难的时期,只要火炮能成功,一切付出都是值得。
未时正刻,积善堂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国子监司业,周文渊。这是一位年近花甲、须发花白的老儒生,以学问渊博、性情古板、恪守礼法着称,在清流士林中颇有声望。他与李默从未有过交集,此次突然来访,显得极不寻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