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闯入虎门(1/2)
1637年(明崇祯十年)的夏末,经历了漫长而艰苦的远航,约翰·韦德尔船长率领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小型舰队——“独角兽号”盖伦战舰、以及护航的“凯瑟琳号”(Catherie)和“计划号”(Pig)两艘稍小的船只——终于抵达了传说中的中国南海。
这片海域的繁忙程度超乎他们的想象。中国式的广船、福船高大如楼,航行平稳;东南亚各式的帆船、阿拉伯的三角帆船穿梭往来;间或还能看到葡萄牙的卡拉维尔帆船和令人警惕的荷兰弗鲁特船的影子。空气里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活力,混合着海水、货物、以及巨大财富流动的气息。
韦德尔通过望远镜,贪婪地扫视着这片水域。他的目标明确:找到通往广州的航道,直接与“中国皇帝”的代表接触,打破葡萄牙人的垄断。他手里有一些从荷兰人或葡萄牙叛徒那里买来的、残缺不全且可能过时的海图,以及一脑袋基于传闻和想象的、关于中国的模糊概念。
“船长,根据零星信息和葡萄牙海图的标记,通往广州的大河入口应该就在这片海域的某处。葡萄牙人的据点澳门,则在珠江口的两侧。”大副报告道,语气并不十分确定。
“澳门……”韦德尔哼了一声,脸上露出轻蔑的表情,“一个靠着乞求和贿赂才得以存在的弹丸之地。我们不需要理会他们。找到主航道,直接开进去!让中国人看看,真正强大的贸易伙伴来了!”
他这种无视地头蛇、直捣黄龙的莽撞态度,让一些稍有东方经验的军官感到不安。一位曾到过印度的老商务员谨慎地提醒:“船长先生,据我所知,中国官府对外来船只的管理极其严格,一切贸易都需通过指定的‘洋商’(Hogrchats),并且需要得到官员的许可。我们如此贸然闯入,恐怕……”
“恐怕什么?”韦德尔不耐烦地打断他,“我们是尊贵的英国国王陛下的代表,是来进行平等互利的贸易,不是来乞讨的!如果我们表现得软弱,就会像葡萄牙人一样,被晾在一边上百年,只能捡点残羹剩饭!必须展现出我们的力量和决心,他们才会尊重我们!”
在他的强硬命令下,英国舰队开始沿着海岸线搜寻珠江口的准确位置。他们的出现很快引起了注意。几艘中国水师的巡逻艇警惕地靠近,打出旗语要求他们停船接受检查。艇上的水师官兵穿着号衣,手持冷兵器,好奇而警惕地打量着这些从未见过的、船体巨大、炮口林立的西洋船只。
韦德尔拒绝停船,只是让略通几句广东话的翻译(一个在印度招募的亚美尼亚人)站在船头,用生硬的汉语反复喊话:“英格兰!贸易!友好!见官员!”
中国水师官兵显然无法理解这种不守规矩的行为。他们试图阻拦,但小艇在英国大船面前如同玩具。双方发生了短暂的、混乱的僵持和喊话,鸡同鸭讲,毫无结果。水师小艇最终无奈地退开,并迅速向上级汇报这支不明国籍、不守规矩的蛮夷船队的动向。
韦德尔却将对方的退让视为怯懦,更加得意:“看!他们害怕强大的力量!继续前进!”
经过一番摸索(甚至一度误入西江口),他们终于找到了虎门(BoaTigris)——珠江的入海口,也是广州府的海上门户。这里地势险要,两岸山峰峙立,水道收窄,犹如猛虎张口,故得此名。明朝在此设有重要的水师营寨和炮台,是防御外敌从海上威胁广州的关键要塞。
看到英国船只竟然无视之前的警告,直扑虎门而来,扼守此地的明军将领大为震惊和愤怒。号角声响起,警告的旗帜迅速升起。岸上的炮台(装备着一些老旧但口径不小的佛郎机炮和国产火炮)调整了射角,水师的战船(虽然体型不如英舰,但数量众多)也开始集结,试图阻拦。
“蛮夷船只!立刻下锚停泊!接受检查!不得擅闯天朝门户!”明军军官通过喇叭发出严厉的警告,声音在山水间回荡。
翻译结结巴巴地将意思转达给韦德尔。
“接受检查?像犯人一样?”韦德尔感觉受到了侮辱,他的傲慢被点燃了,“我们是来进行贸易的使者,不是罪犯!告诉他们,我们是英格兰国王的代表,要求与广州的官员进行平等对话!让我们通过!”
沟通完全无效。明朝方面坚持所有外国船只需严格遵守规矩,必须先停泊在外洋,等待官员查验、上报、获准后才能进行下一步。而韦德尔则坚持要直接进入内河,以体现其“平等”地位和“决心”。
双方僵持不下,火药味越来越浓。明军的战船试图靠近,用长竿和钩锁试图强行登船检查。英国水兵则紧张地手持火枪和刀剑,在船舷与之对峙,推搡中发生了小规模的肢体冲突。
“船长!他们试图强行登船!”大副紧张地报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