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金陵城的变化(1/2)
初夏的金陵,天气渐热,但比天气更炽热的,是涌动在城中的消费狂潮。
由太孙朱高炽主导的“现代生活体验尊享套餐”——囊括了空调、电视、奢华灯具、沙发与席梦思床等超越时代的享受——正式推向市场后,其引发的抢购狂潮,连始作俑者王卓都感到咋舌。
尽管价格高昂至一千银元,订单却如雪崩般涌来,短短时间便售出逾万套!应天府库瞬间回笼了超千万银元的巨资,足以支撑应天府道路硬化、电线铺设等数项庞大的基建工程。
真正让这场销售狂潮显得意味深长的,是购买者的身份。平日里在朝堂上哭穷、奏疏里强调民生多艰、家里恨不得连肉都按片计算的宗室勋贵文官士大夫们,此刻纷纷“原形毕露”。
国公侯爷们一买就是三五套,给自己的正宅、别院、甚至给宠妾的独栋小楼都安排上。
那些累世经营的江南士绅也不甘人后,派来的管家带着厚厚的宝钞,开口便是“照着府上的格局,能装的地方都装上”。
一时间,往日里那些以“清贫”自诩的门第,此刻仿佛被剥去了外在的伪装,露出了内里惊人的财富底蕴。
家中有没有装上空调,晚上能否在电视的光影中待客,竟成了衡量门第实力与潮流嗅觉的新标准。
这股风潮之烈,甚至影响到了婚嫁市场,有那等媒婆已然开始打探,谁家郎君、谁家小姐的闺房中,是否已备下了那能送来一夜安眠的“席梦思床”。
谨身殿内,朱元璋看着朱高炽呈上的销售明细,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咬着后槽牙,对侍立在旁的王卓和朱高炽低吼道:
“好啊……”朱元璋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冰冷的、压抑到极致的愤怒,每一个字都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真真是好得很!平日里头,一个个跟咱装得像模像样!奏章里写得字字血泪,说什么俸禄不足养家,说什么民生多艰,要与百姓同甘共苦!咱还真当他们都快揭不开锅了!”
朱元璋猛地伸手指向那叠销售明细,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帝王的震怒与一种被愚弄的痛心:“看看!都给咱睁大眼睛看看!这一千银元一套的玩意儿,他们买起来,倒像是咱白送给他们的!三五套,眼皮都不带眨一下!咱看他们不是没钱,是他娘的钱多得没处花,烧得慌!都把咱当傻子糊弄呢!”
出了谨身殿,朱高炽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
“姑父,如今可看到了?”他的语气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与洞察,“以此经济手段,不费一兵一卒,无须诏狱刑章,便让彼等自愿将窖藏在地底、隐匿于宅院的银钱,心甘情愿地掏将出来。而这些钱,转头便可投入道路修筑、电厂扩建、学堂兴办,利在长远。更妙的是,借此番安装调试,我们着实磨砺出了一批懂得布线、安装、乃至简单维修的工匠,这支队伍,便是将来电力普及的种子。”
他顿了顿,侧头看向王卓,眼中闪烁着智珠在握的光芒:“这比皇爷爷动辄兴起大狱、行抄家灭族之事以求充盈府库,是否更显高明?至少,少了几分血腥气,多了几分……嗯,‘润物细无声’的意味。钱到了该去的地方,人也学到了有用的本事,而那些出钱的人,还得念着咱们的好,盼着下次还有什么新奇物事。”
王卓听着这位封建社会幼苗、经过社会主义培养,却俨然长成了一棵资本主义参天大树的明朝太孙发表高论,只能无奈又佩服地竖起大拇指:“高,实在是高!太孙殿下,您这手‘劫富济国’玩得溜啊!”
王卓心中暗想,这历史的岔路口,真是越走越奇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