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谁让你带着工业邪神来大明的 > 第218章 东宫家宴

第218章 东宫家宴(1/2)

目录

隔天下午,太孙朱高炽亲自到了王卓府上,笑容可掬地递上了一份精美的请柬。

“姑父,父王今晚在东宫设了家宴,特意让我来请您和姑姑务必赏光。”

王卓接过请柬,心里纳闷,朱棣这是又要搞哪般?

华灯初上,东宫内的宴会厅不似朝堂那般肃穆,暖色的灯光映照着精致的餐具,氛围温馨。既然是家宴,便少了些刻板的规矩,并未分桌。

太子妃徐妙云亲切地拉着安庆公主在身边坐下,语气满是关怀:“安庆妹妹,听说你害喜挺厉害的?现在感觉怎么样,胃口好点了吗?想吃什么就跟嫂子说,千万别客气。”

安庆脸上泛着将为人母的柔光,轻轻摇头:“谢谢嫂嫂关心,刚开始是有些不舒服,现在好多了,就是总馋些酸口的果子。”

“酸儿辣女,这可是好兆头!”徐妙云笑着打趣,两位身份尊贵的女性低声交谈着孕期琐事,气氛融洽。

另一边,朱棣、朱高炽和王卓三人几杯酒下肚,话题很自然地转到了正在筹划的内阁制度上。

朱高炽显然做了充分准备,他放下筷子,认真地说:“父王,姑父,关于内阁的架构,儿子有些初步想法。首先,内阁代行相权,责任重大。为确保皇权稳固,皇室成员必须加入并主导。所以,这内阁首辅,非父王您莫属。”

朱棣微微颔首,这在他意料之中,也是底线。

“其次,”朱高炽继续道,“具体政务需要文官处理。我们可以参考宋朝的经验——宰相必起于州郡,入阁者必须有地方任职的经历,不能是只会空谈的书生。同时,为了平衡朝堂,可以考虑按地域籍贯,南方和北方各选一位代表入阁,这样既能汇聚各方才智,也能安抚南北士林。”

“考虑得很周全,”朱棣表示认可,“平衡之道确实关键。”

“第三点,”朱高炽看向父亲,“勋贵集团的利益和声音也必须在阁中有体现,这样新政推行才能减少阻力,稳住大局。”

朱棣闻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目光在席间扫过,最后落在正在与安庆低语的徐妙云身上,看似随意地开口:“说到勋贵代表……魏国公家学渊源,允恭近年来历练得也愈发沉稳了。”

他话音未落,徐妙云已转过头来。她脸上依旧带着温婉的笑容,语气却清晰而坚定:“殿下,魏国公府深受皇恩,理当避嫌。臣妾以为,父亲生前常言‘位高则危,权重则疑’,徐家子弟更应恪守本分,为国戍边、谨守臣节便是最好。”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本也是试探,见妻子如此态度,便从善如流地点了点头:“爱妻所言,老成谋国。”

他略一沉吟,目光转向王卓,像是征求他的意见:“既然魏国公府需要避嫌,那么……曹国公李景隆,年轻,脑子活络,与各方相处也还算融洽,或许是个合适的人选?”

王卓心里一动,闪过一个念头:“历史上就传言你俩关系铁,看来是真的。靖难的时候李景隆要是没放水,那才叫见鬼了。”不过面上他还是点头表示赞同。

主体框架讨论得差不多了,王卓补充了一个关键环节:“殿下,阁臣们商议出处理意见(票拟)后,最终还需要皇帝用朱笔批示(批红)才能生效。这项工作同样繁重,需要有人为陛下分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