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1章(1/2)
朱标让人取来兴化县的地图,一边斟酌一边说道:“小弟这几天一直在寻思,兴化县的百姓和宁阳县的百姓究竟有什么不同?”
“兴化地处江南。”
“宁阳地处山东。”
“兴化百姓被许二爷欺压到这种程度,依旧选择忍耐。”
“宁阳县的百姓……”
朱标直接撇了撇嘴:“遇上姐夫这样儿的好官,倒也算得上良善百姓。”
杨少峰的脸色顿时黑了下来,冷哼一声道:“殿下的意思是,倘若宁阳县的百姓和兴化县的百姓异地而处,宁阳县的百姓早就成了刁民?”
朱标不答反问:“难道不应该是成了响马?”
宁阳县的那些杀胚才不会当什么刁民。
你看他们现在老老实实的耕种,甚至被姐夫说成“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
事实上,他们也只会在姐夫面前“三棍子打不出个屁来”。
换成郭槐这样儿的去当宁阳知县,他们只会跑去当响马甚至干脆跑去当反贼。
为什么宁阳县在洪武元年的时候只有两千来人?
还不是出了太多的响马和反贼,被胡元杀了一茬又一茬。
朱标在心里吐槽,杨少峰却是冷哼一声道:“所以呢?这跟二皇子和三皇子他们就藩有什么关系?”
朱标抬起头,望着杨少峰说道:“小弟的意思是,不是天底下所有的百姓都能跟宁阳县的百姓一样。”
“同样的,也不是所有的官老爷,都能像姐夫当初在宁阳县一样为百姓谋福利。”
“单纯的依靠御史台,终究不能查遍所有的州县。”
“让老二和老三他们就藩,他们治下的州县,便可以交由王府去巡查,朝廷便能抽调出更多的人手,去巡查其他地方的州县。”
哦,这是打算拿朱老二和朱老三他们当牛马使唤?
杨少峰一边在心中腹诽,一边说道:“其实藩王是否就藩,对于吏治而言,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朱标顿时眼前一亮,随即又眼巴巴地望着杨少峰说道:“还请姐夫指点迷津。”
杨少峰先是说了句不敢,随后便摸着下巴说道:“吏治二字,其根本便在于百姓难以自治。”
“而百姓难以自治的根源,却又在于教化不兴,民智未开。”
“按照岳父大人和李相、诚意侯他们的规划,藩王的作用,更多的还是镇守地方。”
“一则是防止胡元反扑,再就是加速民心融合,使南北再次归一。”
“吏治方面,反倒跟藩王没什么关系。”
朱标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按照自家老爹的规划,老二、老三和老四、老五,乃至于后面的一堆蠢弟弟们,都会尽量向北方分封,梯次成圈,组成围绕京城的三道防线。
这三道防线之间既可以互为犄角,又可以彼此牵制,这就保证了他们在充当京城外部防线的同时,也不会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不会影响到皇位的安稳。
也正是因为要充当防线的作用,所以这些蠢弟弟们的权力,更多的还是偏重于军事层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