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权力巅峰:从银行职员到封疆大吏 > 第1810章

第1810章(1/1)

目录

“闻市长,这些口述历史太珍贵了。我们之前的规划只参考了文献,没想到还有这么多活的细节。就说这个排水系统,要是能复原,比建现代排水管道更有韵味,还能省不少成本。”

闻哲让梅江涛把老人们的话整理成《书院街口述史纪要》,又请档案局的人结合文献考证,形成了一份详实的《书院街历史风貌保护清单》。

清单里不仅有建筑格局、街巷肌理,甚至还包括了老街的传统业态、民俗活动。

“比如每年科举放榜的日子,老街会挂红灯笼,商户会免费送‘状元糕’,这些民俗要保留下来,以后可以搞成文化活动。”闻哲在清单上补充道。

筹划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规划团队提出要拓宽老街的主路,方便消防车进出,却遭到了老人们的反对。

“路一宽,老街的味道就没了!”

李守业老人拿着老照片反驳,

“民国时消防车进不来,靠的是每家商户门口的消防缸,我们可以复原这个,再配现代消防设备,既保安全又保风貌。”

双方争执不下时,闻哲提议去现场实地测算。他带着规划师和老人们沿着主路走了一遍,用脚步丈量宽度,又让消防部门的人现场演示:

“如果我们把路侧的占道经营清理掉,保留原有宽度,再在关键位置设置消防通道,配备小型消防车,完全能满足安全要求。”他指着墙上的老砖,

“这些砖已经有五六百年历史了,拓宽路面就要拆墙,太可惜了。”

规划师们最终采纳了老人的建议。

陈院长感慨道:

“以前做古建筑规划,总想着‘修得漂亮’,这次才明白,‘修得对味’更重要。闻市长,您这‘群策群力’不是走过场,是真把老百姓的记忆当成了宝贝。”

一个月后,《书院街古街修复与活化利用规划方案》正式出炉。

方案里,敬仁书店的朱漆木门、铜制门环将原样复原,店内会保留八仙桌和免费阅读区;大明早餐店将迁到老街主入口附近,门口设置老样式的幌子;老槐树周围会建圆形的石凳,成为街坊邻里的休憩区;就连巷口的牌坊地基,也会用玻璃罩保护起来,作为历史遗迹展示。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市长办公会举行联席会议,对方案进行最后的审定。

魏敬武作为副总指挥,在会上介绍方案从构思到形成整体方案的过程,拿着方案,激动地对众人说:

“我敢说,这个方案比我爷爷那辈的老街还要地道。闻市长带着我们找专家、问老人,把每个细节都抠到了极致。这样的规划,老百姓能不支持吗?”

闻哲看着方案封面上“文脉永续,烟火长存”八个字,想起了那些清晨在老街喝茶的时光,想起了老人们讲述历史时的眼神。他知道,书院街的筹划,从来不是一份简单的规划方案,而是无数人对家园的眷恋,对历史的敬畏。而这份眷恋与敬畏,终将让老街在新时代里,重新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他笑道:

“这是大家的辛苦凝结成的成果。也许多少年后,我们都不在长宁了,但是长宁书院在、书院街在,由此形成的文化气氛传承在。而我们因为这些,也长在长宁了。”

光向阳也深有感触的点点头,说:

“闻哲同志过去抓金融,是金融市长,搞经济,是经济市长。现在又把文化建设、文化遗产保护抓的井井有条,可以称之为‘文化市长’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