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琉璃碎金 > 第47章 周年纪念日

第47章 周年纪念日(1/2)

目录

晨光初透,薄雾如烟,缓缓漫过问渠斋那饱经风霜的马头墙。墙角的百年腊梅在朝露中舒展着虬枝,晶莹的霜花点缀其间,隐约可见嫩黄花苞在枝头悄然萌动,为这初春的清晨平添几分生机。

温故独自蹲在修复台前,专注地端详着手中的竹制刻刀。这是他用去年与沈砚辞共同栽种的青檀树枝精心削制而成,刀身纹理细腻,泛着淡淡的金色光泽。他细心缠绕着刀柄,冷金笺色的棉线在指尖穿梭,编织出繁复的\"双梅结\"纹样。

这每一道缠纹,都倾注着说不尽的心意。三个不眠之夜,终于将这寓意深远的纹样完美复刻。

\"在给刻刀'开刃'?\"沈砚辞温润的嗓音从院门处传来,打破了清晨的宁静。他肩上扛着个精致的竹编箱匣,箱缝间隐约飘出熟悉的樟木香气。他轻手轻脚地将箱子放在石桌上,小心翼翼地避开温故正在晾晒的冷金笺样本。

\"老周特意送来的,说'纪念日的吃食得配老味道'。\"沈砚辞掀开箱盖,露出两碟精致的点心。一碟是温爷爷生前最爱的桂花糕,另一碟则是沈父偏爱的芝麻酥。碟边垫着的油纸上,印着林小满精心设计的迷你护本纹,纹路精巧别致。

温故放下手中的磨石,指尖残留的石粉在沈砚辞递来的热毛巾上晕开浅灰色的印记。\"给你的纪念日礼物,\"他将刻刀郑重地塞进对方手中,\"'砚辞亲制'是你刻的,'温故缠柄'是我做的,刀尾还嵌着咱们第一次修宋笺时的青檀木碎。\"

沈砚辞握紧刀柄,指腹轻轻摩挲着木碎上的纹路,忽然会心一笑——那些纹路里还清晰地保留着当年两人合力剔除墨渍时留下的痕迹。

那些共同经历的痕迹,才是岁月最好的馈赠。每一次触摸,都仿佛能听见往昔的回响。

沈砚辞转身打开竹箱的暗格,取出一个巴掌大小的木盒。盒面上是他亲手雕刻的并蒂梅浮雕,每一片花瓣都镶嵌着细密的金箔,正是冷金笺独有的工艺。\"我把温爷爷的手札全部数字化了,\"他轻轻打开盒盖,里面是一台特制的竹制阅读器,\"每一页都配上了我们的修复实拍图。比如'分层揭页'那章,就插入了去年修复张爷爷座钟时的照片。\"

他的指尖轻划过屏幕一角:\"最后还特别添加了'传艺续篇',记录了我们这一年的传承历程,附上了新加坡学员的作品合集。\"

这份礼物,既是对过往的珍藏,也是对未来的期许。爷爷的智慧,将通过新的载体永远流传。

竹门\"吱呀\"作响,林小满领着几个学员扛着一株青檀苗走进庭院。苗根裹着湿润的泥团,泥团上插着竹制标签,清晰地写着\"温沈共植周年纪念\"。\"赵伯说这是安吉竹艺师傅特意赠送的'双生苗',\"少年将树苗小心翼翼地放在庭院中央,\"它们的根是连在一起的,就像您和沈老师!我们还特意制作了护苗架,上面刻着双梅榫和护本纹。\"

学员们欢快地举起手中的冷金笺灯笼,灯笼上绘着两人并肩修笺的剪影,温暖的光影在晨雾中摇曳生姿。

温故忽然想起去年今日,剪彩仪式结束后,沈砚辞在露台上对他说的那番话:\"明年今日,咱们种棵青檀苗,让它陪着问渠斋一起长大。\"他转头望去,只见对方正弯腰为青檀苗松根,小臂上的疤痕在晨光中泛着温润的光泽,与自己掌心的旧疤形成奇妙的呼应。

\"护苗架的榫卯,是按照'传艺合记'里爷爷们的图纸制作的,\"沈砚辞抬头笑道,\"日记里写着'植木如传艺,根要稳,枝要齐'。\"

原来每一个传承的细节,都有其深厚的渊源。先人的智慧,就这样在一代代人手中延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