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文明的对话(2/2)
“……不,当然不是。”杜邦的眉头微微蹙起,他隐约感觉自己又掉进了另一个陷阱。
“是的,不是。”林远笑了,
“他同样借鉴了以本茨和戴姆勒为代表的欧洲工程师们的大量现有技术,甚至还因此吃过不少专利官司。但是,”林远的声音陡然提高,
“我们今天在评价福特先生的伟大时,会因为他借鉴过别人的技术,就去否定他对人类工业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吗?我们会把他定义为一个可耻的抄袭者吗?”
“不会!”
“因为我们都清楚,人类的科技进步从来都不是凭空创造!它就是一个站在前人肩膀上,不断借鉴、模仿、迭代、创新的过程。今天我们中国的科技企业所走的,正是当年美国、日本、韩国所有后发国家都曾经走过的同一条道路!”
“我们是在用我们这一代人的996,去追赶你们西方领先了一百年的工业化进程!我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去重复那个将少数人的奢侈品,变成多数人的必需品的伟大故事!”
“所以,”他看着屏幕里脸色铁青的法国记者,缓缓说道,“对于您所说的原罪,我的回答是,我们不否认历史,但我们更着眼于未来。”
他将另一份文件共享到屏幕上:由江南科创基金发布的《被投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以及那份他们主动向空气化工支付五亿美金专利和解金的完整法律文件。
“我们正在用行动向全世界证明:我们比任何人都更尊重真正的创新。我们也愿意为曾经犯下的错误,支付最昂贵的学费!但是,”他的声音变得无比清晰,
“我们绝不接受任何以知识产权为名,对我们进行的恶意政治讹诈。”
这番话有理有据有节,既承认了历史,又展现了现在的行动,更表明了未来的决心,将一场关于抄袭的道德指控,巧妙地转化成了一场关于后发国家发展权的正义宣言。
皮埃尔·杜邦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变得有些困难。
他准备的所有炮弹,都被对方用一种他无法理解的打太极,轻描淡写地化解了。
他知道必须拿出最后的杀手锏了。
“好……好一个后发者的权利。”他冷笑着,声音里充满了讥讽,
“林先生,你的口才确实很好,但你似乎一直在回避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你们到底是谁?”
“你们启明联盟虽然打着非盈利的旗号,但你的背后站着的是江南之芯集团,一家100%的国有企业。你们所有的行为都代表着国家意志,你们今天在欧洲所做的一切,投资IMEC,拉拢卡尔·拉米,试图制定国际标准……我如何相信这一切的背后没有政府主导?你们是不是政府主导下,企图颠覆和渗透欧洲核心产业的国家战略?”
“我如何相信,”他看着林远,一字一句地问出了那个最诛心的问题,“你们不是一条披着商业外衣的,来自东方的红色巨龙’?”
这个问题一出,整个世界的舆论仿佛被瞬间点燃。
这才是所有西方国家内心深处真实的恐惧。
然而,面对这个足以将自己彻底钉死在国家威胁耻辱柱上的终极指控,林远却只是平静地笑了。他没有进行任何一句关于“我们不是”的苍白辩解。
他缓缓站起身,走到了办公室巨大的落地窗前。
窗外是江州那片充满活力与生机的高新产业园区。
“杜邦先生,”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与开阔,“在回答您之前,我想先给您看两个真实的世界。”
他将手机摄像头对准窗外,然后拨通了两个视频电话。
第一个打给了青川县的孟彦。屏幕上很快出现了青川云雾缭绕的壮丽梯田,以及孟彦那张被高原阳光晒得黝黑、却充满了幸福笑容的脸。
“杜邦先生,”林远的声音像一个导游,“这里是青川,中国西部一个最贫困的山区县。三年前,这里的人均年收入不足500美金,这里的孩子甚至都没见过电脑。而现在,”
镜头里,孟彦将手机对准了村小那间窗明几净的全新多媒体教室,一群穿着朴素但眼睛里闪烁着光芒的山里娃,正通过一块巨大的屏幕与远在京城的特级教师进行远程互动学习。
“现在,技术正在为他们打开一扇通往山外世界的窗。”
第二个视频打给了江钢集团的孙大炮。
屏幕上不再是过去浓烟滚滚、钢花四溅的污染景象,而是一间干净整洁、充满未来感的中央控制室。
巨大的屏幕上跳动着海量的生产数据,孙大炮正意气风发地指着屏幕,展示着他们最新的节能减排成果。
“杜邦先生,”林远的声音变得无比深沉,
“这里是江钢,一家曾经因为高污染而濒临倒闭的钢厂。而现在,”镜头里,孙大炮将手机对准了工厂的烟囱,那烟囱里排出的不再是黑烟,而是一缕缕几乎看不见的水蒸气。
“现在,技术正在让这片曾经被污染的土地,重新恢复它的碧水蓝天。”
林远挂断视频转过身,重新看向镜头,看向屏幕里那个早已陷入长久沉默的法国记者。
“杜邦先生,”他缓缓开口,声音里没有一丝攻击性,只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你问我,我们是谁?”
“我现在回答你的问题,我们不是什么红色巨龙。”
“我们只是一群和你们一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最普通的人。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到最好的教育;我们希望呼吸的空气是干净的,喝的水是清澈的;我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能让我们和家人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
“而技术,”他的眼中闪烁着近乎信仰的光芒,“是我们实现这一切梦想的唯一工具。它本身没有意识形态,也没有国界。它最终是造福人类还是奴役人类,只取决于掌握它的人,选择走哪一条路。”
“而我们,”他看着杜邦,一字一句地说出了最终的答案。
“我们选择走那条向善的路。”
辩论到此结束。
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