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晓渡钱塘:我的苏小小人生 > 第538章 西施之问

第538章 西施之问(2/2)

目录

说到这里,他话锋微转,带上了几分他惯有的冷静剖析:“然则,西施亦非全然无辜。其身负使命,周旋于吴宫,其言行举止,无疑加速了吴王沉湎享乐、荒废朝政的进程。在此意义上,她确是一枚关键的棋子,一把锋利的匕首。只是,执棋者、持匕者,并非她自己。”

他最终总结道:“故而,在郁看来,西施其人,是悲剧人物,其身不由己,其名被利用。既可叹其命运之飘零,亦可惜其成为权力博弈中之利器。单纯以‘祸水’论之,失之偏颇;然若全然将其剥离于亡国因果之外,亦非客观。史笔如刀,往往简化复杂,女子容貌,易成焦点,而庙堂策论、国君失德等根本,反被淡化。”

(苏小小视角)

我静静地听着阮郁的分析,心中暗自点头。他的回答,没有让我失望。他没有简单地附和“红颜祸水”论,也没有一味地为西施开脱,而是看到了她作为“棋子”和“工具”的悲剧性,更将亡国的根本原因归咎于吴王自身的失德与战略失误。

这种客观而冷静的剖析,符合他一贯的思维方式,也显示出他超越了那种简单粗暴的性别归因。这让我对他的观感,又好了一分。

“看来阮公子并非那等迁腐之辈,能将史事看得这般透彻。”我语气中带上了几分真实的赞许,“的确,将亡国之罪推给女子,是最省力也最不公平的。夫差若真是明君,又岂是区区美色所能惑?无非是他自身早已沉溺,西施的出现,恰好成了他放纵的借口,也成了后人为他开脱的替罪羊。”

我顿了顿,想起林晓那个时代对西施更为复杂的解读,忍不住又多说了几句:“我甚至觉得,西施或许比许多人都要清醒。她明知自己是棋子,是武器,却不得不背负着使命,在敌国的宫廷中强颜欢笑,那种内心的煎熬与分裂,恐怕比单纯的亡国奴更甚。她最终的结局,无论是随范蠡泛舟远去,还是被沉湖殉国,都充满了谜团与悲情。她这一生,何其不由自主。”

说到这里,我忽然有些感慨,看着阮郁,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问:“那么,阮公子,若你日后位极人臣,书写青史,或品评人物时,是否会记得今夜所言,对那些被史笔简化为‘祸水’的女子,多一分审慎与悲悯?而非人云亦云,将脏水尽数泼向她们?”

月光下,我的目光清亮,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许。我想知道,他此刻的清醒,是仅限于此情此景下的高论,还是能真正融入他未来的行事与判断之中。

阮郁迎上我的目光,那双深邃的眼眸在月色下显得格外幽深。他沉默了片刻,并未直接承诺,只是缓缓道:“史册沉重,笔墨千钧。郁虽不才,亦当力求……不被表象所蔽,不囿于成见。”

他的回答依旧谨慎,带着权谋家特有的留有余地。但我能听出,他并非虚言敷衍。

这就够了。至少今夜,在这西泠小院的月光下,我们达成了一种关于历史、关于女性命运的,难得的共识。

我将琵琶轻轻放在身侧,仰头望向那轮已过中天的明月,心中一片澄净。与阮郁这般“高级”的交谈,虽然耗费心神,却也让我觉得,自己并非全然孤独地存在于这个时空。或许,在这个世界上,终究还是存在能够理解另一种声音的耳朵。

目录
返回顶部